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3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144篇
管理学   193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222篇
人才学   69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060篇
理论方法论   441篇
综合类   6497篇
社会学   310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393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357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305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429篇
  2014年   728篇
  2013年   591篇
  2012年   677篇
  2011年   751篇
  2010年   725篇
  2009年   700篇
  2008年   799篇
  2007年   665篇
  2006年   522篇
  2005年   486篇
  2004年   357篇
  2003年   287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比较电视研究方法主要对不同国别不同语种的电视节目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和总结各民族与国家电视的价值和特色.比较电视分为影响比较和平行比较两种研究方法.影响比较侧重于影响者和被影响者的研究,平行研究侧重电视文本类同和对比的研究.把握好比较电视研究方法对于丰富和完善人们对于世界与人类电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被遮蔽的"文革"叙事--从《玫瑰门》评论小史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玫瑰门>是铁凝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部以"文革"为背景的重要作品,但从<玫瑰门>的评论小史可以看到,80年代后半期以来,评论界对"文革"主题的忽略与遮蔽是普遍的.其中对抽象人性的偏爱,导致评论界对铁凝等一些小说家揭开"文革"政治对人性阴暗面的催生和放大,与人性固有之丑陋的合谋真相这一努力,大多视而不见.这一情形与8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当代文学观密不可分,也与"瞻前"而非"顾后"的社会文化心理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53.
解放区报告文学以一种特殊方式参与了新历史的建构和创造的过程。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的同构是解放区报告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历史化”倾向的呈示和“史诗”化品格的追求是历史巨变时代对作家的必然要求。在具体的历史语境规约下,知识分子作家最终消解掉自身的学院化色彩以及单纯的社会批判的心态,以文学的方式建立起个体与历史发展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54.
"新时期"以来以马原和余华为代表的先锋叙事大大推进了中国小说叙事的现代化进程.但是这种"推进"实际上具有的仅仅是"移植"的价值,真正的中国小说的叙事革命并未到来,因为这种"革命"的本质乃是创新.而由于中国现今特殊的国情,这种创新已经无法从西方现代小说的移植中培养,所以,"中国本土化叙事革命"也就成了我们热切的前景期待.  相似文献   
55.
《高僧传》对当时及其后的文学创作有一定的影响,但历来的文学研究,都没有将其直接纳入研究的视野《高僧传》不仅好多真实的情节富于文学色彩,而且颇多真实的虚构,尽管“非有意为小说”却颇有小说丰神。后人研究魏晋南北朝小说,往往分为志人和志怪两大类别。一般而言,两者之间界限还是比较清楚的,也是符合当时小说实际的,但一篇之中,将两者和谐地融为一体的,是比较少的。《高僧传》融两者于一体,在志人的过程中将志怪不自觉地融合其中,在小说史上,具有从实录走向虚构的过渡阶段的特殊意义。因此,《高僧传》不仅是后世高僧传记的楷模,而且也为唐传奇的创作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56.
土家族传统情歌创唱者的心理状态是土家族传统情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鄂西土家族传统情歌的总体梳理,发掘土家族传统情歌创唱者心理状态的嬗变性、交揉性、稳定性等特点.并从自然条件、人文因素、历史变迁、民族心理积淀等方面探寻了情歌创唱者产生诸种心理状态的原因.同时阐发了这种特点发掘与原因探寻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57.
以敦煌汉文本<孔子项託相问书>为中心,考论了项託的姓名里籍、事迹及其文化形象,项託的神格化,<孔子项託相问书>的民间性及其文化内涵等问题.  相似文献   
58.
在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不少中国现代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受到《圣经》文本的濡染,构成了小说创作的罪孽与忏悔、堕落与拯救、受难与皈依等叙事模式。他们在创作中,努力摆脱中国古典小说的伦理教诲传统模式,注重人的外部世界的观照与英雄叙事的传统模式;将对人的处境与出路的思考置予重要的位置,注重于人的内在心灵的袒露与展示、平民百姓人生的关注与描写,使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向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59.
小说《沙家浜》发表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成为近年来遭到批评最多的文学作品。但是本人认为 ,无论是京剧《沙家浜》还是小说《沙家浜》都是基于史实之上的虚构文本。前者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的“神化”色彩 ,但文本的社会价值取向却与中国革命的现实走向相一致 ,这种复杂的形态是建国后 17年文学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 ,把虚构文本与史实对号入座的本身便是错误的。小说《沙家浜》对这种神化和复杂的形态进行了彻底颠覆。这既是对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消解 ,又是向世俗主义的复归 ,在某种程度上暗示着消费主义时代文学的走向。小说《沙家浜》毕竟是文学文本 ,对其创作中的得失 ,应该而且必须要用文学的标准并在文学的范畴内进行讨论和争鸣 ,任何超出文学范畴的争鸣或者批判都是违背文学的自律性的  相似文献   
60.
云南昭通市作家夏天敏的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的深刻之处,是作者对红土高原农民生命处境的烦扰窘困背后的文化贫困进行思考,可作为当下中国贫困山区人们生存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的批判性文本.作品在揭露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给当地群众带来灾难的同时,揭示出来自农民思想意识深处的文化贫困.从而使读者认识到,对贫困地区的扶贫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扶贫,更为重要的是文化上的扶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