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1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0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217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领导决策信息》2014,(12):14-14
正破解多头执法、重复执法、越权执法难题是党的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在这方面,江西从2010年初就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行政执法级别管辖制度试点,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近四年时间过去了,级别管辖的执行难仍然是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2.
天赋权利与人赋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天赋权利实际上就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前就具有的权利。那时,人类还没有发明法律这个东西,还不知道用法律制造权利,所以,那时的权利只能是天赋的。哪些权利是天赋的权利呢?笔者以为,吃奶的权利是天赋的,吃果子、吃菜、吃食物链上的其他动物的权利也是天赋的。说话的权利是天赋的,拉屎、撒尿、吐痰的权利也是天赋的,还有走路的权利也是天赋的。在山洞里睡觉的权利以及迁徙的权利、性爱的权利,当然也是天赋的。因为这些权利都是先于人类的法律而存在的。人类利用法律制造权利当然是好事,但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人赋予的权利,…  相似文献   
63.
试论佛教中国化的世俗基础屈小强一、《维摩诘经》和居士佛教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里对于人与宗教的关系有一段极为精彩的论述: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就是说,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是再度丧失了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但人并...  相似文献   
64.
刘大生 《学术界》2005,(4):118-123
郑贤君教授的文章《宪法上的Civilrights是公民权利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该文对笔者的文章和其他作者的文章以及美国宪政史都有严重的误读。该文的主要观点———Civilrights就是私人权利,也是笔者不能接受的。Civilrights实际上就是“贱民”不能享受的“贵民权利”,它含有私人权利,但主要的内容是社会权利和政治权利。  相似文献   
65.
西昌市医保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劳动保障局的正确领导下,全体职工自觉服从服务于全市工作大局,忠实履行职责,牢固树立立保为公。服务为民,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所谋的全心全意为参保人员服务的宗旨意识,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勤奋工作,敬业奉献,开创了西昌市医疗保险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66.
行政监督主体责、权、利相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监督主体职责不分、地位不高、利益保障不完善是行政监督效能较低的主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现象 ,就必须坚持监督主体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建立行政监督主体职责分明的制度 ,保障行政监督主体权力独立 ,保护行政监督主体的利益。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调动监督主体力量 ,促进廉政勤政 ,提高行政监督效能。  相似文献   
67.
杨建兵 《中州学刊》2014,(5):112-115
现存的墨家典籍中没有"人性"字样,但是不能因此断定墨家没有人性思想。肯认"人性欲利"的客观性是墨家人性思想的基础,但墨家并未断言"人性善"也未宣称"人性恶"。循着墨子与孟子、告子思想的历史线索似可走出墨家人性思想的迷宫,通过《墨经》亦可直观地感受墨家人性观的内涵与意蕴。墨家人性论可简单概括为:人性"欲利";无称善恶。墨家人性思想中"欲"的自然主义与"知"的理性主义的交相辉映使墨家思想呈现出斑斓的异彩。  相似文献   
68.
宁涛 《民族论坛》2012,(14):110-112
"义"与"利"是我国传统思想史上的一对重要范畴,义利之争伴随着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之始终。先秦时代是中国传统"义利观"的发端期,诸子百家的认识呈现多元性。笔者主要选择先秦诸子中最具影响力的儒、墨、道、法四家以期对诸子百家的义利观念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69.
游宇明 《领导文萃》2015,(3):121-122
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改革的失败,一般都是因为既得利益集团的反抗,但也不尽然,比如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的变法,它的阻力一方面来自既得利益集团,另一方面又来自王安石想竭力保护的农民这个弱势群体。当时农民最恨的莫过于"青苗法"。农耕经济时代,农民的日子是过得相当艰苦的,粮食吃到青黄不接的时候经常告急,他们不得不向地主借高利贷。这种民间借贷导致穷的越来越穷,富的越来越富,财富向少数人集中,弊端显而易见,王安石决定实施"青苗法"解决这个问题。易中天《帝国的惆怅》介绍了"青苗法"  相似文献   
70.
道德与利益关系之辩,旷日持久。本文从道德的根源出发,探讨道德与利益关系。文章认为,道德源于利益和利益关系,利益乃道德的基础。并提出,以此为基础强化道德建设,反对德利互为取舍、完全对立的思想认识,树立德利统一观念。既要反对单纯集体本体本位思想,又要反对强化个体本位旗帜下的唯“我”主义,使道德建设真正体现并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