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75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周作人的文艺批评一直以来都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它是那么“传统”却又如此“现代”,因而分析周作人1927年以前的文艺批评及批评思想,尝试探求它既“传统”又“现代”的缘由就显得尤其必要。周作人的文艺批评可在较为外在的形式、韵味层面和较为内在的思想内容两个层面上考查。他的文艺批评在文体形式、语言韵味及审美情调上更多地汲取了传统的养分,而在批评的内容和思想上由于对“人”的发掘和关注而更多地体现了其现代特征。此时周作人的基本批评心理和态度是指向社会与人的“启蒙”,而且从启蒙的角度看周作人的观点至今都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2.
巫晓燕 《理论界》2013,(5):146-148
辽宁文艺批评的发展离不开文艺批评队伍的建设,文艺批评队伍的建设又重在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本文从辽宁文艺批评队伍的实际出发,提出队伍内涵建设应注重精神构建、理论素养提升,并加强对其采用的表达方式与传播渠道的研究,从而有效地实现辽宁文艺批评队伍的内涵建设。在人才培养上,应以“梯队型”队伍建设为目标,后备人才培养为依托,整合省内批评资源,最终形成长效、有机的文艺批评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2007年5月24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曼君先生来到江汉大学,在图书馆报告厅作了一场《春天的诗生命的诗--关于生态文艺批评三题》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4.
在朝鲜古代,乡歌的诞生意味着真正意义上国语文学的开始。新罗人认为作为一种民族诗歌形式,乡歌有很强的审美功能和社会价值。尽管三国以后文艺快速发展,但人们在文艺的社会功能方面依然存在着神秘主义的观念,这无疑是当时人的世界观在文艺观上的反映。在文艺实践中,朝鲜新罗人还发现文艺有明显的审美教育作用和达意宣志的作用。新罗人的这些乡歌观,为以后文艺批评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朱熹不仅哲思渊深,且广涉博览,其文艺批评思想丰富而独步。"文从道出"成为其文艺批评的本体建构;"心统性情"倡言以"心"为主体;"法度即自然"的创作观尊崇法度也推崇自然;提出"得意妙神,以寄真赏"的鉴赏观;强调"观乎德性"的价值观,其文艺批评思想彰显出对自身生命及艺术精神的独到理解。  相似文献   
16.
赵慧平 《河北学刊》2004,24(6):128-131
文艺批评实践中 ,受到以实体论、属性论为基本特征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影响的独断性批评仍然存在 ,并且影响着对批评对象现实存在的了解 ,使批评处于孤立、封闭、静止的状态。改变这一状态需要使文艺批评超越认识论范畴而转向人和对象之间的主体与客体关系范畴 ,使对象世界完全敞开 ,同时使文艺批评在把握对象世界复杂关系中获得更广阔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7.
圣勃夫在重振法国文学批评的权威方面功勋卓著,影响广泛,不过在他逝世之后不久就成了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的文学观念经历了从浪漫主义到崇尚古典文学传统的转变,并重申了文学的人文精神和社会意义,但在对待文学新秀方面未能经受住考验,对司汤达、巴尔扎克和波德莱尔缺乏深刻理解。他涉猎广博,治学严谨,40年的辛勤笔耕积累了丰硕成果,然而他的传记式批评方法显然是错误的,不能真正解决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一代批评大师的圣勃夫逐渐被历史所遗忘,既是令人惋惜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某种对文学艺术的文化批评实质上是出于对文艺独特审美价值的不理解。流行文化不可能取代艺术,某些“审美文化”与艺术在审美功能方面不可相提并论。宽阔的文化批评视野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看清文艺的文化功能,但与此同时,必须坚持文艺批评的美学维度,重塑文艺批评的话语权威,才能瞄准文艺的根本特性,张扬其中蕴涵着的个性自由和独立精神。  相似文献   
19.
新日知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古便有文艺批评的传统,在当代,我国的文艺批评经历了发展的阵痛和求"破"的高潮。尽管如此,我国当代的文艺批评始终没有在自身的独立及其与社会经济、政治的联系之间找到平衡,渐渐失去了文艺创作甚至现实生活的"指针"地位。我国当代"80后"青春文学自勃兴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艺批评界的态度于冷淡中趋向"两极",能够代表我国当代文艺生态的一个侧面。以我国当代"80后"青春文学批评为考察对象,可以准确了解我国当代文艺批评的现状,并集中发现我国当代文艺批评的问题,最终找到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