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8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98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含混不仅是新批评派惯用的法宝,而且与后现代主义文论中的"不确定性"理论联系密切.后现代主义小说家托妮·莫里森在其代表作<宠儿>中运用了含混这一文学创作策略,一方面使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产生张力,另一方面也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困惑,并在思索中顿悟.  相似文献   
12.
"新批评"传入中国后,在文学语言观念上对中国文学批评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五四"以后,中国文学批评反对传统的语言载体论,开始重视语言与意义的关系,实现了语言意识的最初自觉;二是通过20世纪80年代"文学本体论"大讨论,产生了由语言载体论向本体论的转向,确立了语言在文学中的本体地位,但由于对"新批评"的误读和中国化的文论环境,文学批评又最终走向了主体论;三是在后现代语境下,中国文学批评面临价值虚无主义的危机,重新讨论"新批评",有利于文学价值的重建。  相似文献   
13.
张士民 《学术论坛》2007,(5):129-134
I.A.理查兹的批评理论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总结和分析历史上理查兹文艺理论获致的批评对反思文学理论的发展将大有裨益。文章通过考察从剑桥英语学派、芝加哥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新批评的拥护者韦勒克到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伊格尔顿、美学家阿姆斯特朗、解构批评家哈特曼和反后现代主义批评家格拉夫一直以来对理查兹(有时包括燕卜荪和新批评)的诟病,论证了不但理查兹理论上的不足既是实证主义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意识形态的反映,而且他的批评者的缺陷也是“认识论的两难”使然。同时分析了实证主义的消逝如何使我们和久远的传统重新取得融合,并发现伊格尔顿所说的我们在理查兹身上忽视的东西;而最受到忽视的恐怕是我们没有更早地认识到:从根本上讲,理查兹首先是一个文化理论家。文章最后指出,认识到这一点将为文学在文化中的定位构筑一个理论和实践的当代航标。  相似文献   
14.
《星期六晚上,星期天早上》是英国作家艾伦西利托的代表作,发表于1958年,小说以诺丁汉郡一家自行车工厂为背景,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和反映了战后英国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主人公阿瑟不满现状,对现行制度和统治阶级充满愤怒情绪,他酗酒、斗殴、赌博……以自己的方式表示反抗。小说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是二战后英国重要文学流派“愤怒的青年”的滥觞之作。  相似文献   
15.
本体论批评--英美新批评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美新批评高举“本体论批评”的大旗 ,成功地实现了对西方浪漫主义和实证主义批评传统的反拨 ,引发了文学观念的革命性变化。英美新批评成长过程中 ,“文本中心主义”是新批评始终坚守的理论核心。  相似文献   
16.
含混又称歧义,是西方新批评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认为诗的本质就在于含混.这与中国古典诗词的朦胧多义特性相契合.易安词就集中体现了含混的特性.其代表作在原因、意象、情感诸方面散发着含混美的幽香.含混为易安词韵的深刻挖掘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新方法,易安词因具含混之美而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7.
说到“新批评派”的成员构成,国内外学界有许多不同理解.这些认识,虽不乏真知灼见,但也不乏随意甚至混乱之嫌.为进一步推进国内“新批评”研究,文章提出,“新批评派”本身复杂丰富,须分人、分层、分国籍考察;对“新批评派”成员的译介须统一译名,避免混淆而用全称;祛除对“新批评派”单质化和标签化理解,还原其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W.S.默温被公认为是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新超现实主义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以其怪诞的意象、凌乱破碎的句法及篇章结构以及诗人独特的诗歌风格令不少读者望而却步.事实上,默温的诗歌风格并非从一开始便呈现后现代特点,他的诗歌在1952-1970年由前期向中期的过渡中,经历了一段由形式化、经典化走向自由化、开放式的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19.
美国文学批评家J.希利斯·米勒的批评轨迹以新批评为起点,中间虽历经现象学—意识批评、解构主义—修辞批评与言语行为—伦理批评几个阶段,但对语言的关怀与文学“特异性”的探求在他的批评实践和理论建构中呈现出一种连续不断的、互相依存的特点。新批评的理论精神在米勒文学批评的诸多阶段形成一条若隐若现的线索,为他的批评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成为米勒批评理论与阅读实践中恒定的风景。  相似文献   
20.
新批评是20世纪形式文论大潮中一个重要派别,其理论遗产至今影响深远。某些新批评派领袖人物长期居住在中国,与中国知识界关系密切。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文论形成时,特别重视新批评;20世纪80年代“方法论热”中,新批评的地位最为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批评的研究在中国向纵深发展,渐渐融入中国文论的基矗在当今学界推进批评理论的努力中,重估新批评在中国的历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