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98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北方人》2014,(6)
正安徽,简称皖,建于清朝康熙六年,省名取当时安庆府、徽州府(府即今歙县)两府首字合成,因安徽潜山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安徽地理位置上处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华东地区,经济上属于中国中东部经济区:地貌以平原、丘陵和低山为主。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区,江淮台地丘  相似文献   
52.
53.
藏佳 《老人世界》2014,(12):38-39
沿湖畔绕湖而行,澄明的月湖一平如镜。碧水如锦,游人如织,杨柳依依,情侣绵绵。南端,一处林木葱茏的地方,就是古琴台。古琴台,又称伯牙台,位于武汉市汉江南岸,东临龟山,北靠月湖。春秋时期,有楚国官员伯牙乘船从汉江而下,途经汉江口时,因遇狂风暴雨受阻,停舟龟山脚下。雨过天晴,伯牙鼓琴消遣,恰逢樵夫锤子期从旁经过,被琴声吸引,便驻足静听。  相似文献   
54.
刘耀兰 《社区》2011,(29):43-43
春秋时期,孙叔敖原本是楚国的一个隐者。楚国国相虞丘想找人接替自己的职务,就把孙叔敖举荐给楚庄王。为了考察孙叔敖的才能,楚庄王只让他在朝廷担任一般的官职。经过几个月的考察,楚庄王认为他确为贤能之士.就任命他为国相。  相似文献   
55.
时常在影视剧里看到日本人穿着和服,趿拉着一双木屐姗姗而行,别有一番风韵。其实,日本木屐根在中国。相传2600年前的春秋时期,晋文公出国流亡了19年,即位后要封  相似文献   
56.
<正>玩笑,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自古皆然、司空见惯,然而,如果处理不好,润滑剂就会变成导火索,小玩笑常常开出大问题。东汉末年,张裕在益州牧刘璋处做幕僚,其人文思敏捷,词锋健锐,但也恃才傲物,颇喜争讼。一次,刘璋会见刘备,张裕侍坐。刘备见张裕胡须茂密,就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我在涿州的时候,毛姓的人特别多,几乎将涿州内外全住满了,涿州的县令感叹说这是‘众毛绕涿居’啊!"由于"涿"和"啄"谐音,刘备借指嘴巴,所以编了这个故事笑话张裕胡须太多。张裕听后,当即也讲了  相似文献   
57.
李善保 《山西老年》2008,(12):18-19
曹文敏,襄汾县南辛店新民村人,原县文联主席。在襄汾县,一提起曹文敏,当地人都将他好有一比,把他比作"老莱子"。"老莱子"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隐士。他年过七旬,从不言老,对父母极为孝顺。为了能博得父母开心,他经常身着五颜六色的服装,在父母面前撒娇嬉戏,有时还躺在地上学婴儿啼哭,常常逗得老父老母开怀大笑。后来,老  相似文献   
58.
光山县地处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是春秋时期的古弦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光山县南部原与湖北接壤,风土人情、民俗民风,与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主体差异较大,是中州文化与楚地文化的结合部,也是古今闻名的歌舞之乡。苏东坡被贬黄州,路经光山,曾在《仇池笔记》中写道:光黄人二、三月群聚讴歌。  相似文献   
59.
老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楚国若县人,著有《道德经》,“天人和一”‘无为而治”,“用人之力”和“圣人无私”的领导思想,是《道德经》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道德经》,探索老子的领导思想,对于提高各级各类领导者的领导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0.
春秋时期赞美诗就赞美对象而言,可以分为赞美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四种类型,都透露出以"五礼"为主的礼仪制度规范与以"五伦"为主的伦理道德规范,具有丰富的诗礼文化内涵。这些赞美诗类型的演化进程,与政治生态环境——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格局、政治风气和社会风气的综合状态与环境密切相关,也就是说社会政治生态变迁促进了赞美诗类型的演化。但就整体状况而言,"论功颂德"的基本特点一直延续,"将顺其美"的创作动机一直未变,"以德配天""敬天保民""尊贤重才"的政治观念依然存在,"教化风人"的基本功能依然如旧,尤其是创作主体以"德政""德行"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与以"言美"话语为中心的审美观念贯穿始终,彰显出这一时期赞美诗历史性与现实性融合、社会化与政治化结合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