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64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322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王雅平 《云梦学刊》2008,29(3):104-106
何其芳《休洗红》一诗几乎全由古诗词意象暗缀融合而成,这些意象形成诗歌的基本骨架,营造出新诗中最具古典美的意境与画面.同时,它们又被诗人重新激活,以古典内涵为原始依托,在诗人的语言场中生长出新的义项,表达着诗人的现代情感与体验.  相似文献   
72.
杨静 《学术探索》2002,(5):134-138
本文探讨 90年代以来 ,在全球一体化日渐深入的文化语境中 ,以造型表意创一代电影新风的第五代导演叙事观念的更新 ,剖析其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在造型表意向叙事表意的转变 ,及其竭力保持的第五代电影的艺术创新精神与传统电影叙事的距离  相似文献   
73.
宋罡 《现代交际》2005,(5):42-42
《孔雀》讲述了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历史,它把那段特殊岁月的故事娓娓道来之后,似乎为第五代导演关于文革记忆的讲述画上了一个暂时的句点。从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开始,中国过于丰富的近现代历史对于个体命运的纠缠就成了一种通用的叙事模式,无论是《蓝风筝》、《活着》,还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都力图在个人化的文革记忆中取得历史与艺术之间的平衡。《阳》淡化了前几部影片中具有强烈伤害性的社会外力背景,而《孔雀》此番所努力营造的正是与其一脉相承的"淡淡的哀愁";稍有迥异的是,《阳》的"大院子弟"可  相似文献   
74.
令狐绹于大中朝秉政十年,其子令狐滈勾结郑颢等破坏科场公平,收受贿赂,对晚唐“衰飒”诗风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个性和政治理念不同,令狐绹与李商隐关系日渐疏远,导致李一生困折;各种与令狐绹难以名状的情感融入诗篇,形成李绵邈隐晦诗风。看似细枝末节的冲突,令狐绹与温庭筠的恩怨中却夹杂着党争的魅影;温之一生挫辱,与令狐绹有意打压有关。令狐绹与李远、李群玉、顾云、罗隐、赵嘏、刘蜕等诗人的过往,反映出其自私冷漠的政客面目。总体而言,令狐绹于晚唐诗坛所起负面作用要远大于积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75.
五代18位有资料可考的状元中,始任京职与幕职的人数大体为对半.释褐途径没有唐代那么复杂,只有守选和幕职两条路.所授职任较为单一,京职主要是校书郎,少数为正字、秘书郎.不像唐代那样还有大乐丞、拾遗,地方职除王府参佐、方镇幕僚之外,还有不少人被派往各地去当县尉.唐代状元一般都要数年守选,最长的达15年,而五代守选似乎成了象征性的,未见强调守选时间的记载,这种变化正是宋代改为直接授职的一种过渡.  相似文献   
76.
贾岛是中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在晚唐五代有着广泛的影响.但是从中唐到晚唐五代社会境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必然会影响学贾岛一派诗人的心理状态、思想感情和他们对贾岛诗歌的取向.因为作家心理情感的改变与诗风的流变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考察晚唐五代贾派诗人的思想境况对于我们研究贾岛诗风和晚唐五代诗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
"安史之乱"后的李唐王朝之所以能够维系一百五十年之久,与其恢弘的文化共同体建设所造就的伟大凝聚力密不可分。在战乱频仍、分崩离析的晚唐后期,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从现实情境出发,对隋末大儒"文中子"王通予以高度推崇和颂扬,希冀以此举重振儒学,完成矫正伦理秩序、凝聚世道人心、挽救社会颓势的历史使命。以此为例,可窥探唐代文化共同体建设进行至晚唐时的态势,以及如何在承上启下的历史节点上,为宋初文化共同体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8.
“五代文学”“十国文学”概念的形成受“正统观”影响,对之应进行必要的概念史研究。“正统观”是一种具有极大争议性的国家观、民族观,其中有可以丰富文明史观、文化史观的精神和内容,自不必完全否定。但论正统是否存在,应以道统的存续为根本,以文化的质态为基础,同时既要看到阶段性分裂割据,更要看到发展后的接续整合。故宋初正统“三绝三续”说应该得到重新审视,注意分裂时期政治文化的过渡性质和战争形式的文化碰撞意义;中华文化版图的长期一体存在应该得到认知,注意文学史的客观性与完整性;史学话语与文学话语的区分应当成为学术自觉,注意文学史发展的内生性与相沿规律。如此才能客观看待和深入研究“五代文学”和“十国文学”。  相似文献   
79.
唐末五代时期禅宗僧人行脚现象大兴.在禅宗僧人游历、参学的行脚过程中,产生了禅师与学僧,禅师与禅师,学僧与学僧三种关系,并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行脚推动了参禅者的悟道进程,繁荣了禅林,促进了各种教化手段的产生,融合了各派宗风,彰显出了唐末五代时期的禅宗特色.  相似文献   
80.
王凤翔 《兰州学刊》2011,(7):135-140
晚唐五代之际,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以凤翔镇为基础走上割据,建立偏霸政权,割据地域包括关内道大部、陇右道东部、山南道大部、剑南道一部,势力波及四道十五镇四十余州,在北方与梁、晋两大势力集团成三足鼎立之势,是晚唐五代时期重要的地缘政治势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