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41篇
社会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曹禺的前期剧作中,蘩漪、陈白露、花金子既蕴含了作家深切复杂的情感,又体现出五四影响下的人文精神,但又由于当时作家的思想状况和时代的过渡性特征使得这种人文精神又表现出了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82.
曹禺早期的剧作中,都暗含了对革命新生力量热情抒写。从“自觉”到“自醒”,从“个体”到“集体”,从“精神反抗”到“有组织地斗争”,曹禺描绘了一幅革命新生力量发展成熟的壮观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83.
曹禺的话剧着力探寻了“命运”这一神秘的命题。剧作中,命运是一种变幻莫测、难以把握又不可抗拒的神秘力量。命运的变幻莫测与难以把握体现在:离奇的题材、人物关系与冲突的错综复杂、事情发展的突然扭转以及各种不可预料的致命巧合四个方面。命运的不可抗拒则表现为:人对命运的徒劳抗争和永难冲破的命定轮回。其中,命定的轮回现象又包括人生轮回、生死轮回和业报轮回等。“命运”在曹禺话剧中显示出一种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控的神秘魔力。  相似文献   
84.
话剧用不多的台词表述了丰富的内容,其玄妙在于对语言的巧妙运用。本文利用语用学中语境、预设、合作原则等理论分析了曹禺剧作《日出》中的对白,分析其精彩所在。  相似文献   
85.
86.
曹禺晚年因"写不出东西"而备受折磨。作为女儿,万方感慨:灵性慢慢干涸,这不是曹禺一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一代作家遭遇的困境。2010年9月24日,曹禺诞辰100周年,曹禺生前所在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幼年生活过的天津,故乡湖北潜江,乃至更多地方,都在以不同方式,纪念这位杰出的戏剧大师。人们以不同角度,追忆自己心中的曹禺。  相似文献   
87.
曹禺先生在他的剧作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既有以侍萍、愫芳为代表的温柔贤淑、善解人意的传统型中国女性,也有以蘩漪和陈白露为代表的洋溢着生命的激情、充满现代气息的异类女性形象,正是在这类女性形象身上,寄予了作者对女性境遇的深切体验和对女性命运的深沉思考,展现了一个伟大作家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88.
曹禺、赛珍珠所具有的中西双重文化背景的视角出发,探析他们作品中具有的基督教思想资源。指出,出生和成长都没有离开中国的曹禺,本身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是他早期戏剧创作却具有鲜明的基督教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9.
王昭君的形象家喻户晓,马致远笔下的王昭君放射着民族节烈的光辉,郭沫若笔下的王昭君具有鲜明的反叛意识,曹禺笔下的王昭君则是政治的牺牲品。她们都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90.
本文认为,曹禺的剧作既注重写出相似的人物的独特个性,又注重显示不同人物相通的共性;既注重塑造性格处于极端的人物以构成强烈的对比,又善于刻划间色人物以本真地反映生活的原貌和结构戏剧的梯级;既能够得心应手地塑造各种各样的复线人物,又能够巧妙地穿插单线人物,使人物网络既错综复杂又层次分明;不但重视动态人物的精心塑造,而且重视动态人物与静态人物的巧妙搭配;既长于从悲剧人物中发掘深刻的喜剧性因素,又善于发掘喜剧人物的悲剧性因素,体现出悲喜交错或悲喜交融的现代风格;在创造出大批现实人物的同时,还推出了若干成功的虚拟形象,既体现着作家的终极关怀,又联系着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使剧作呈现出神秘浩大、绚烂幽深的独特风格。正是由于人物配置领域中高度的造诣和成就,才使其剧作显示出极其独特的艺术个性,也为后来的戏剧家树立了可以仿效而难于超越的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