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06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62.
本文从朱光潜先生 2 0年前所提出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者的关系问题出发 ,解构了传统理解的“三层楼”式的社会结构模式 ,而代之以辩证法的“正、反、合”有机模式 ,并以此解释了作为上层建筑的艺术在社会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澄清了朱先生和其他人的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63.
朱光潜先后创办和主编过多种报刊,他认为报刊的主要功用是报道新闻和引导舆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一定的新闻自由是报刊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他主编报刊追求个性,注重整体设计,主张开门办刊,理论与创作并重。他要求编辑工作者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对工作极端负责,尊重作者劳动,编辑要在满足读者阅读需要的时候,对读者进行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64.
关于朱光潜评陶潜“静穆”说的讨论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持续至今,在中国文学和文艺学领域影响深远。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56年朱先生在《文艺报》发表文章对“静穆”说作出深刻反省后,“静穆”说的肯定论在大陆完全销声匿迹,论坛上形成否定论一统天下的局面。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肯定论再度浮出水面,与主宰论坛的否定论不时碰撞出丝丝火花,讨论顿生新的波澜,反映出世纪之交人们对陶渊明进一步的想像与阐释。这种对历史的重新审视与思考能否立足乃至进而取代主流意识形态,不仅取决于讨论一方的主观愿望,还取决于其论证是否人情入理和周详细密。今年是这场论争的七十周年和朱先生反省“静穆”说的五十周年,故关于“静穆”说的讨论尤为引人关注,为此,特就讨论中的有关焦点略作梳理,以吸引更多论者参与探索,将讨论深入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65.
本文打破了学界一般把朱光潜对克罗齐和尼采美学的整合看作是一种简单地“凑合” ,而认为在克罗齐理性美学和尼采非理性美学之间有若干“中介”环节 ,叔本华美学便是这种“中介”。朱光潜通过对叔本华的审美直观的经验化诠释 ,得出“形象的直觉” ,这既和尼采的“从形象中得到解救” ,又和克罗齐“美即直觉”贯通起来。同时指出 ,朱光潜心目中的叔本华和尼采在人生观上是有本质差别的 ,叔本华是悲观的 ,尼采则是化凄苦为快乐。后者才是朱光潜的早期艺术人生观的观点  相似文献   
66.
朱光潜前期美学的生命哲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卫 《文史哲》2002,(3):82-88
朱光潜前期在论述文化、人生和审美问题时提出的“以情为本”、“审美解放说”、“人生的艺术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民族生命力的复兴”等命题,以及他的悲剧理论,显示出感性优先、生命优先的理论色彩。与此同时,他所试图建立的一种以充沛生命力做根基的新人生、新道德、新文化、新民族的构想,又因其现实的“审美功利主义”倾向而有别于尼采等人的西方现代反理性思潮。  相似文献   
67.
钱念孙 《学术界》2005,24(3):273-285
朱光潜1949年以后放弃唯心主义美学观念,转向接受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美学。这一重大学术转向既有外界环境压力的客观作用,又有他解决自身学术矛盾的内在需求。朱光潜在接受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过程中,以自己的深厚学养和学术勇气,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克服左倾思潮和教条主义,深化哲学义理和人道精神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8.
朱光潜晚年的主要美学著述,代表了他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四个美学贡献:即强调并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确立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学的美学,回归审美心理学,秉承从审美经验出发的经验主义美学研究思路。这四大贡献在当时为中国美学界突破了僵化的思想禁区,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9.
朱光潜美学认为,美学本质上是一门介于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的边缘性学科,是沟通形而上与形而下的桥梁。由此,美学形成了独特的问题、对象、方法、体系等,对于它们,不能再用单纯的形而上或形而下观点来分析,而须用“边缘整合”的观点来理解。  相似文献   
70.
朱光潜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产儿。他相信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始终贯穿于他美学思想发展的各个阶段。早期,他对"美是心物同一"命题的证论是建立在心理科学基础上的;中期,他的美学和语言科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后期,受马克思历史观的影响,朱光潜认为美学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朱光潜以科学精神为指导创立的融合中西、贯通古今的美学体系成为现代中国美学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