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1篇
  免费   652篇
  国内免费   62篇
管理学   579篇
劳动科学   76篇
民族学   632篇
人才学   102篇
人口学   45篇
丛书文集   3215篇
理论方法论   624篇
综合类   5407篇
社会学   478篇
统计学   27篇
  2024年   184篇
  2023年   859篇
  2022年   455篇
  2021年   644篇
  2020年   533篇
  2019年   494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329篇
  2014年   582篇
  2013年   498篇
  2012年   571篇
  2011年   625篇
  2010年   596篇
  2009年   582篇
  2008年   747篇
  2007年   638篇
  2006年   533篇
  2005年   460篇
  2004年   358篇
  2003年   319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市民社会是一个以人格独立为前提,以平等交往为标志,按照非强制性原则和契约观念进行自主活动的生活共同体。这是一个社会成员能够以直接的方式当家做主,可以充分享有行为自决权的领域,是一个相对独立于政治国家的活动领域。  相似文献   
72.
行政合同的基本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行政合同是行政主体为直接实现行政的目的或单纯为行政事务与他方订立的合同.在行政主体合同权利的限制、行政主体在合同中的特权、合同的瑕疵与救济方面,行政合同均存在有别于普通合同的特性.这些特性意味着行政合同具备自身存在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3.
关于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结构 ,日本学者提出了村落共同体假设 ,美国学者施坚雅提出了基层市场共同体假设 ,后来 ,在这两个假设的基础上引发了大量的争论和研究。本文将在总结上述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结构及其变迁 ;并对乡村工业化导致的新的乡村社会结构单元———基层生产共同体进行比较详细的考察 ,在经验调查的基础上对基层生产共同体的形成、特征以及对中国乡村社会基本结构的影响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4.
若干国家和地区对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控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防止知识产权的滥用,一些国家和地区采取了包括反垄断法在内的控制措施。其中,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于1995年联合发布的《知识产权许可的反托拉斯指南》、欧共体委员会于1996年颁布的《技术转让规章》、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1999年重新颁布的《专利和技术秘密许可协议中的反垄断法指导方针》等颇具代表性,反映了国际上的最新发展趋势。对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控制是反垄断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有必要借鉴有关经验建立对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控制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5.
对法学家自身的职业伦理进行描述与反思是中国法学家对法律职业共同体展开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选择十种法学核心期刊,围绕论文的采用与发表这个主题进行数据统计与动态分析,可以初步认为,中国法学家的职业权力行使状况令人忧虑。从更为宽泛的意义上看,中国法学家还没有形成一个职业共同体,却形成了一个内部性的关系共同体。学术权力的制度化是中国法学家共同体建立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76.
民法的本位是以私主体权利为本位,民法的贯彻以对个人的尊重为本根.所有权为完全的物权和排除他人干涉的不可侵犯性仍是物权法所应坚持的基本观念.私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则,多体现在债法之中.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既是适用于整个合同法的规范,又能体现出合同法的本位和价值取向.现代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及对消费者保护的强化,合同自由原则已受到了很多限制,但这一原则仍然是合同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7.
社会分工在实现社会和谐中的作用一直为思想家所关注.社会分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条件,这是因为社会分工制约着各种社会关系,制约着社会结合的方式并促进着社会结构的优化.在社会分工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共同体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相似文献   
78.
审美从来都是一种生活实践和社会交往方式的展现,体现着人们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既有精神性又有交往性的心理需求。因此,不同的社会阶层表现出不同的需求意向和审美内涵;人们也自然而然地以不同阶层、身份和生活方式为区分尺度,逐步形成不同的审美群体,即"趣味共同体"。这是理解当代审美泛化("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现象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前提。  相似文献   
79.
医疗事故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社会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的到来,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依法治国步伐的加快,人们的法制观念和权利意识也在逐渐增强。而我国目前的医疗卫生事业却远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再加之社会关系日趋复杂,诚信危机、医疗事故纠纷迅速上升。据相关资料,近年来,每年医疗事故纠纷投诉案的数量都排在前三位,绝对数量也是持续上升。这样一来,产生了大量亟待解决的实践性和理论性问题。而我国目前对于医疗事故的研究还较为欠缺,从理论上指导实践问题的…  相似文献   
80.
邓晓芒 《学术界》2008,1(3):106-117
2007年,江苏的<学海>杂志第1期发表笔者长文<再议"亲亲相隐"的腐败倾向>,批评郭齐勇教授主编的<儒家伦理争鸣集--以"亲亲互隐"为中心>,引来陈乔见、丁为祥、龚建平和胡治洪四位先生的反驳,四篇反驳文章栽于<学海>杂志当年第2期;笔者于该杂志当年第4期又发表回应文章<就"亲亲互隐"问题答四儒生>,对四篇文章逐一作答;该杂志于当年第6期又发表四位先生的再反驳.现在这篇文章是对去年<学海>第6期所裁四篇针对我的文章的再回应,其中有关儒家"亲亲互隐"问题的争论仍是核心,但扩展到如何解读中西经典、如何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理解道德和法律、理性和仁德的关系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