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5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8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38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71.
数千年的中国书法艺术是人类文明园地里的一朵奇葩,之所以这朵奇葩常开不败,异常夺目,是因为它是由社会各阶层各民族共同参与的结果。这其中,帝王书法以其独特艺术魅力,在中国书法艺术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三位帝王的排查、钩沉,让人们一瞻帝王的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72.
<正>主官是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要组织和率领一个单位的人开展工作,就必须和全体人员搞好团结、和谐相处。但如何与那些难以相处的人相处?这是一个令许多人都感到头痛的问题。难以相处的人类型甚多,本文仅就如何同猜忌多疑型人相处、如何同争强好胜型人相处、如何同唯我独尊型人相处做一探讨。一、用赤诚同猜忌多疑型人相处  相似文献   
73.
<正>秘书,是领导工作的重要辅助者和参与者。古代秘书,承担着辅助君主出谋划策,文字撰拟、上下沟通、内外协调等多项职能。在古代,这样的贤人秘书有很多,唐朝宰相房玄龄就是其中的一位。房玄龄,唐代初年宰相。出身于名门宦族,从小受过良好教育,他博览经史,工书善文,且有极敏感的政治见识。  相似文献   
74.
劳理 《新少年》2014,(11):12-13
拂开尘封的岁月,我看到的是璀璨的光辉,那是先贤智慧的结晶。逝去的辉煌仿佛就在眼前,我所见的是沙场的征尘,所听的是骏马的嘶鸣。大唐盛世,那是我们永久的记忆与怀念。强大的王朝,总是有骏马陪伴着英雄,而英雄也总是厚爱自己的坐骑。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就为他心爱的骏马绘图刻碑,  相似文献   
75.
作为开创一代盛世的“文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每以万机之暇 ,游息艺文” ,表现出对文学的极大热情。然而由于主客观诸因素的制约 ,在崇尚南朝文艺传统与审美趣味的社会文化风尚下 ,其文学活动与作品呈现出多种因素、多样趣味融而未合的杂糅并置状态。尽管如此 ,李世民以其特殊的身份 ,于听览之暇 ,性情所至 ,“属文赋诗 ,天格赡丽 ,意迈冲悟” ,具有“首辟吟源”的象征意义 ,对“诗唐”的形成有奠基之功 ,从而造成了文学价值与文学史价值的错位  相似文献   
76.
松鞭     
胡海亭 《快乐青春》2014,(12):75-76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得天下之前,就武有武功,文有文才。他武能挥舞松鞭,东征西杀;文能手握狼毫,应用自如。什么叫松鞭?松鞭就是一种马鞭。古时赶马有用竹鞭、兽皮鞭的,但还没有用松鞭的。据说用松鞭是从唐太宗开始的。有一年,李世民在河北、山东一带转战,最后到了泰山脚下,他手上用的一根兽皮鞭已经磨得不像样子了。那时,泰山的松树多得出奇,黑压压、密麻麻的一大片,李世民牵着马,走进了松树林。这林子又深又黑,松树茂密的地方,上不见天,下不见地,伸手不见五指;稀的地方,也只能透进一丝阳光,照亮一点影子。  相似文献   
77.
罗春香 《社区》2011,(20):8-8
类似“学历门”,中国古代的履历造假现象层出不穷。唐太宗李世民就曾亲自下过命令,要给选拔官员过程中暴露的造假者判处死刑。虽然连皇帝都痛恨履历造假,但由于条件制约,造假者仍前赴后继。  相似文献   
78.
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九年征高句丽期间,所作诗歌《辽东山夜临秋》在《全唐诗》及多数选本中均只遗四句。根据日藏本将全诗补遗,通过译疏,对相关字句进行校改和勘定。  相似文献   
79.
孟宪实 《领导文萃》2008,(20):53-58
贞观十七年(643),是大唐皇朝的多事之秋。正月,著名大臣魏徵病逝,对于当时的皇帝李世民来说,这意味着缺少了一个主心骨。与此同时,皇子们争夺权力的斗争白热化。三月,齐王李佑叛乱,接着一个更重大的案件被发现:太子承乾有一个谋反计划。多年的太子承乾只能废黜。  相似文献   
80.
何为智囊?唐朝颜师古注释“智囊”说:“言其一身所有皆智算,若囊秦之盛物也。”我认为领导者是否善于使用这些“一身所有皆智算”的智囊人才,对能否做好领导工作至关重要。近读《唐太宗传》和《贞观政要》,感到李世民在使用智囊人才上颇有特点,故试作如下概括,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