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58篇
  免费   385篇
  国内免费   81篇
管理学   529篇
劳动科学   48篇
民族学   235篇
人才学   166篇
人口学   40篇
丛书文集   3858篇
理论方法论   562篇
综合类   7492篇
社会学   753篇
统计学   141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376篇
  2014年   758篇
  2013年   644篇
  2012年   815篇
  2011年   956篇
  2010年   970篇
  2009年   959篇
  2008年   1128篇
  2007年   891篇
  2006年   828篇
  2005年   764篇
  2004年   685篇
  2003年   556篇
  2002年   585篇
  2001年   423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美育是培养高质量、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教师的角度,阐述了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融入美学思想和进行美学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2.
杨树熙 《南方论刊》2005,(10):63-64
窗外小雨淅沥,平添了春夜几番静谧。我在拜读官演武散文诗集《弦上的舞蹈》。半明半暗的灯影下,影视般幻化出诗人营构的既具体又空灵、既现实又理想、既清晰又缥缈的众多审美意象。在作者笔下,“炼油树”不是“树”,倒是“鲜红的花束”;“冬雾”不是“雾”,却是“冷冻游荡之魂魄”;“森林公园”不是“公园”而是“草的凉亭,花的走廊,绿的篮子”等等。这种“变形”和“异化”,也许跟清人袁枚说的“蚕食桑而所吐青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的道理庶几近之。中国古典美学十分看重“意象”,认为它是“诗的本体”,并把“情与景两者的…  相似文献   
73.
静轩先生新近完成的呕心力作《红楼梦与明清美学》是作者花费了十年的准备工夫,收集资料、扒罗剔抉、制作卡片、谋划构想、苦心经营而完成的大部头的重量级的选题具震撼性的著作,也是研究《红楼梦》与明清美学内容关系、渊源、文化影响的学术著作。它的出版必将给当前国内《红楼梦》研究领域特别是红学美学领域带来一线新机,一缕闪光。美学,这个概念和字眼,在曹雪芹时代未曾出现,而是近代作为舶来品国人才得以认知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生活就是美。中国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生活创造和表现了封建社会形态下形形色色的美,以及由此引发的审美的…  相似文献   
74.
初盛唐之际的燕国公张说、许国公苏廷页,乃玄宗朝的文章圣手,时号"燕许大手笔"。他们的文章形式严整,典雅宏丽,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历代为君主服务的文人不计其数,独有张说、苏廷页以"大手笔"并列驰名文坛,并多次被唐以后的文论家提及。"燕许大手笔"到底体现了怎样的文学内质,仍是唐代散文研究中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5.
论剪纸艺术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剪纸的产生、发展及其造型观念和根植于爱的审美活动,阐明剪纸的形式、功能和美学内涵,详尽分析剪纸艺术的语言及其对作者感受的表达。  相似文献   
76.
当代中国美学:走向生态美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美学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其中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超越、生态美学的异军突起等都是美学界引人注目的理论现象.我们认为 ,无论实践美学还是后实践美学,都是某一阶段的重要理论现象,它随特定历史环境而产生,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被另一种学说所替代.生态美学的出现一方面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又全面激活了美学的理论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因此,当代中国美学走向应该是生态美学.  相似文献   
77.
初唐文人的总的历史使命是清算六朝美学,摆脱其影响,从而建立起自己时代的审美理想和审美形态,这个过程是蝉蜕进而新生的过程,最终由陈子昂完成了这一使命。初唐美学精神主要是:人文主义精神、有为于世的进取精神等。初唐人的审美活动有着自己的特点,变革了汉魏古体,形成了独有的体格;变革了六朝风格,形成浑成的风调,构合为初唐美学的成就。  相似文献   
78.
"一画"是理解石涛绘画美学思性与根据性,但更强调根据性."一画"也是画家创作的原动力和根本规律,它虽与具体的艺术技巧有关,但不再是对具体的法则与规律的描述."一画"还是在本体与画家主体之间的联系纽带,它根源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而之所以能实现这种"天人合一",与画家的淡化功利观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9.
探讨了全球化时代文化趋势对人的生存及比较文学研究的冲击与启示.张跃军谈网络时代的比较文学景观;邓艳艳谈形象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周庭华谈接受理论与文学翻译标准的问题;钟友循则表现出对全球化时代人的"图像化生存"的一种忧虑.各篇文章角度不一,但各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80.
文学作品本身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 ,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使自我和他人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获得审美愉悦。美的特征给写作思维指明了创作的道路 ,明确了创作要求 ,从而使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向美靠拢。艺术思维是对特定审美感受的理性开掘 ,是从某个角度或侧面深刻领会生活的底蕴。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要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文艺写作 ,首先要求写作的人应是美的 ,然后他才能按照“美的规律”深入生活 ,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