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5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92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张利冰 《决策探索》2014,(10):34-35
在传统观念中,男性在职场上似乎更占上风。迄今为止,尽管女干部在职业发展中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和男性同事相比,在晋升机会、工作岗位等重要指标上还有相当差距。据智联招聘的统计,在我国的企业中,女性经理占42.1%,与男性经理的数量相差并不大,而在总经理层中,女性只占到了16.6%。由此证明,女性在领导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如何扬长避短,让她们在各自的领域凸显女性的魅力和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女性领导的半边天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界对扬雄四赋写作年代的判定,主要依据《汉书·扬雄传》《汉书·成帝纪》等相关记载,形成了影响广泛的"持《汉书》论"。此论主要特征是将《汉书》作为判定扬雄四赋作年的最可信的证据。由于《汉书·成帝纪》和《汉书·扬雄传》的相关记载并不同时,"持《汉书》论"内部也存在分歧和争议。通过分析《汉书·扬雄传》中颜师古一则注释的错误,指出《汉书·扬雄传》并非是录自扬雄《自序》的第一手材料。"持《汉书》论"之外,《文选》李善注所引《七略》中记载的扬雄辞赋作年,与《汉书》的纪和传均有明显不同。目前学界对于《七略》的有关记载采取相对忽视或简单否定的态度。本文结合汉成帝时郊祀制度变迁的舆论背景、"预先献赋"的文学传统以及扬雄本人"归蜀葬子"的活动,论证《七略》的记载更为合理。扬雄四赋的作年,应该为永始三年(前14)完成《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绥和元年(前8)完成《长杨赋》。  相似文献   
13.
宋桂奇 《领导文萃》2014,(19):43-45
正有"钢琴之王"之誉的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一次应邀到克里姆林宫演奏。可是在演奏中,沙皇却和身边人说起话来。李斯特见状,就中断了演奏看着沙皇。在沙皇问他为什么要停止演奏时,李斯特欠了欠身子说:"陛下说话,我理应恭听。"听到这话,沙皇随即表示了歉意。李斯特所用,即是暗示之术。暗示术是指在日常交际中,由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今黄帝及其文化研究中,从无人认真地把“黄帝都邑”与西安正式联系起来;也从无人认真地把西安之“黄帝都邑”作为陕北黄帝陵历史真实性的考古———历史学证据。随着西安杨官寨遗址(以下简称“杨址”)出土且被确认为“黄帝都邑”,以及其盛期首领即“第一届黄帝”为陕北黄帝陵的墓主,这种情况彻底改变。这不仅是黄帝及其文化研究中的质变突破,而且实际也是中国文明“探源”研究的质变突破。本文将在此前相关拙论的基础上,聚焦黄陵墓主为西安“黄帝都邑”杨官寨遗址族群盛期首领即“第一届黄帝”,从而证明杨官寨遗址是应把“黄陵祭祀”确定为“国家公祭”的考古学主要证据。  相似文献   
15.
《山西老年》2014,(9):66-67
7月22日~24日,汾酒集团离退休人员管理处,组织老年文体团队在汾酒文化广场连续举办三场“激发正能量,共筑汾酒梦”消夏晚会。消夏晚会以振兴企业、弘扬汾酒文化为主题,通过超前策划、集体创作和精心排练,形成老年文体运动大型展演、老年枫叶艺术团汇报演出、老年枫叶乐团来场演出等三大板块。消夏晚会规模大、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势多样。  相似文献   
16.
道德是个复合体,它是自利和利他的统一,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是因循和创新的统一,是慎独和群居都受其制的情势,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与西方意识形态的混成旅,是讲求善也兼得真、美的价值体系.道德要高扬主旋律、正能量、主流意识、时代精神,将其奏成昂扬奔放、不屈不服的华彩乐曲.  相似文献   
17.
<正>甲午马年的阳春三月,去邀请81岁高龄的杨叔子院士做《领导科学论坛》杂志的高级顾问。上午9点,进到杨老办公室,听到的依然是老人家爽然的笑声和中气十足的话语。在他那句"欢迎苗苗主编来访"的接待词中,我们开始寒暄。真佩服老人家的记忆力和乐观豁达的"老顽童"性格,杨老居然还记得我是"60后",称自己是"80后",他说,这是一场"80后"与"60后"的聊天。本刊记者:杨院士,我工作调动到长江传媒了,在办《领  相似文献   
18.
杨宏道的诗在当时极负盛名,但他一生多艰,"行天下四方多矣,而其穷亦极矣".文章就杨宏道与淄川的关系作了简略考述.杨宏道的远祖是从辽东迁居淄川的;杨宏道早年生活在淄川;杨宏道52岁返乡后住了一年多就再次离开淄川,去了济南.  相似文献   
19.
供职于南宁市卫生局的杨秀聪,是一个其貌不扬、收入低微的普通职工。从2006年开始,他虚构自己的公务员身份,以谈恋爱的名义,轻易哄骗一个又一个白领丽人上床。直到2010年7月,20名受害女孩联手揭开他骗情骗色的丑恶嘴脸,将他送进了监狱……  相似文献   
20.
从"杨姞壶"谈古杨国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山西曲沃曲村63号墓出土的"杨姞壶"是姞姓杨(扬)国女子嫁给晋国国君的自作之器.晋献公十六年(前661年),姞姓杨国被灭之日,也是姬姓杨国受封之时.从"杨姞壶"的出土及相关史料来看,古杨国的地望在山西洪洞县东南15里的范村.今杨姓源于姬姓杨国受封于杨,后食采邑于杨,为晋灭后以杨为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