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7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18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91.
闻一多对于《楚辞》研究的贡献有四个方面:一是将屈原突出为人民的诗人;二是他从宗教学、民俗学、文化学与人类学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真实地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路径;三是他在对《楚辞》的校勘训诂上做出显著的成绩;第四,他对将《九歌》还原为雏形的戏剧做了尝试.在整个20世纪,《楚辞》研究者中没有谁能够像他这样取得这样多方面的成就.他是20世纪乃至整个《楚辞》学史上,对《楚辞》研究从事的方面最广,因而综合性最强的学者.  相似文献   
292.
阎凤梧主编《全辽金文》(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集辽金两代文章之大成,该书的出版嘉惠学林,于辽金历史文学研究功莫大焉。《全辽金文》由山西大学35位校内外教师和研究人员历时近二年完成,所有文章都精校标点,所有作者都精心考证生卒或生活时代,注明出  相似文献   
293.
甲金文、碑刻对古籍校勘有重要价值,早已成为学界共识。本文以秦兵马俑和周代云纹铜车毂在校勘中的实证作用为例,指出即使是无文字文物,也可作为校勘古籍的有力证据,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94.
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杰出的文学家、造诣颇深的史学家和经学家,欧阳修的一生在史学、经学、金石学、目录学以及书画等领域均卓有建树,而作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在古文创作方面更是开风气之先,被当时的文坛尊为一代宗师,也被后人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  相似文献   
295.
张二平 《学术探索》2009,(4):121-126
在陈寅恪的中古民族文化研究中,佛教问题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涉及到晋唐佛学史、佛教与道教、佛教与儒学、佛教与政治伦理、佛教与语言文艺等方面。陈寅恪佛教研究最大的学术特色是,从佛经比较校勘出发,扩展到中古民族文化渊源探求中去。一方面寻求佛教文化本原,另一方面探求佛教传播中的文化适应,由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比较文化渊源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296.
<玉篇>是我国第一部楷书字典.该书写于公元543年.其后,唐代、宋代学者对其重修.此书至今流传千余年,经多人之手,难免疏漏.通过对全书的初步考校,发现<玉篇>有八个方面的疏漏.比如因字形相近而误者,误加字者,脱漏字者等等.  相似文献   
297.
陈垣校勘四法是学术界公认的古籍校勘的基本法则和学术规范.但陈垣并未对四法作出具体、精确的定义,后世学者的具体阐释则各执一词,不无扦格之处.分析指出,四法界限不清,存在着相互交叉重叠,因而是不够严谨的分类.进而提出了校勘方法的新认识:主张校勘实际只有两法,一是据本校正,一是据理校正.  相似文献   
298.
《明心宝鉴》是明代范立本辑录的一部以道德教育为主的儿童启蒙读物和成人劝善书。目前已有的整理本在考订引文来源、标点、校勘、译注等方面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广泛搜集、梳理相关文献材料,在探索来源、比勘异文、辨识字形、考释词义、疏解句意等方面就该书的文本整理提出若干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299.
介绍了清代校勘学大师卢文弨从事校勘事业的基本情况,以《抱经堂文集》为基础,分析和研究了收集于其中的卢文弨现存书信,着重探讨了书信中的校勘思想和方法。将其书信中的校勘思想归纳为:采众家之长,择善而从;依据体例,适择校注篇幅;保留他注,以助后学。将其书信中的校勘方法归纳为:联系实际,以资校勘;运用算术方法推理助校。同时,指出并举例说明了书信中所见的卢文弨校书不足之处:不察本书体例,强征他书而误;对本书体例考察有失而致误。研究结果可以补充他人对卢文招校勘思想和方法研究的不足,为深入研究和全面探讨卢文弨乃至清代校勘思想和方法注入了新鲜的内容,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0.
《晋书斠注》是吴士鉴为唐修《晋书》所做的一部集注体校注,是目前《晋书》注本中最为完备者。其效仿裴松之《三国志注》,吸收诸家晋史及历代载籍,兼取清代以来学者校勘考订成果,形成自己的校勘特点。其校勘成绩突出,涉及唐修《晋书》之脱讹衍倒之校订,不少成果为中华书局点校本《晋书》所吸收。但其校勘亦有自身局限性,存在当校未校、校勘不精、据讹校讹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