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8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16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314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与政府公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公关是一般公共关系在政府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市场经济化、政治民主化与政府公关存在着逻辑关联。在市场经济化、民主政治化的进程中,政府公关的操行取向应该是:发挥政府公关的战略管理职能,大力推进企业的改革;发挥政府公关的疏导协调职能,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发挥政府公关的信息交流、形象评估和塑造职能,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发挥政府公关的舆论导向职能和传播优势,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发挥政府国际关系职能,增进与国际社会的相互了解和合作,塑造开放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812.
民主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制度创建过程,更重要的关切应该是,与民主相契合的基本制度框架被建立之后是怎样发展、丰富乃至完善的,进而使得民主政治制度化的.因此民主化所要探讨的重要议题就是基本制度框架规范下的政治本身所具备的动力机制,换言之,制度内的政治活动,包括各社会政治力量集团在信念、行动与组织上呈现的冲突、妥协和合作,构成了民主化的直接动力.基本制度框架之内的动力推动的民主化是内涵式民主化,这个过程伴随着信念、行动与组织的交叉作用,伴随着冲突、妥协和合作,伴随着基本制度框架的巩固、体制和机制上的积累和替代.  相似文献   
813.
意见的公共表达:公共争议的传播偏向与话语民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争议是世界性的社会现象与文化存在。公共争议传播中,去公共性的叙事偏向与话语困境,背离公共争议公共性的诉求。公共争议传播中,意见的公共表达,需要大众媒介以公共性的诉求为主导,透过对话解释性叙事以及话语的民主化,动员社会资源,走向公共参与,回归公共争议传播公共性的诉求。  相似文献   
814.
现代化特征问题,是一个关系到现代化概念、现代化内容、现代化指标的问题。现代化特征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特征,而是整个世界的现代化的特征。现代化的特征应该具有如下几点:整个社会对传统的远离,经济上的快速扩张,政治上人权的实现,社会财富的均衡化。  相似文献   
815.
长期以来民主就被等同于多数统治.威斯敏斯特多数主义民主被看作是现代民主的最佳模式.然而多数主义民主的"竞争-对抗"原则对少数的排斥不仅使威斯敏斯特民主日趋衰败,而且还使那些移植了该民主模式的新兴民主国家陷入分裂斗争与持续的混乱当中.民主化的"第三波"因多数主义民主的失败而陷于停滞.相反,那些以权力共享、协商合作为原则,以最大限度的政治共识为目标的民主制度不仅更有助于民主稳定和民主巩固,而且在民主品质和绩效方面都远远胜过多数主义民主.李普哈特把这种优质民主称为"共识民主",并指出用共识民主替代多数主义民主是21世纪民主的希望所在,而多数主义民主向共识民主的转变则预示着民主化"第四波"的开端.共识民主颠覆了许多传统的观念,不仅在理论界引起了巨大轰动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16.
富勒提出的"法律的内在道德"理论在学界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合法性诸原则能否真正被视作法律的内在道德.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富勒在面对诘问时陷入了理论困境.事实上,富勒所谓的法律的内在道德毋宁应被视为立法技术的伦理正当性.对立法技术的探索和应用上的道德问题进行价值哲学与社会实证分析是立法技术的伦理正当性研究的主要内容.立法技术伦理正当性分析的必要性主要在于,对具有正当性的立法技术的探索、发现与立法者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呈正相关关系;对法的制度伦理的坚守能使立法者有效避免滥用和误用立法技术.而对立法技术进行价值追问和道德效果的社会实证分析则提供了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17.
政治的稳定与发展,不仅依赖于各项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更为重要的是,它所确立的各项制度要能够得到人们自觉的遵从,即制度要具备应有的权威。从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前景来看,相较政党权威,政党制度权威是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政党制度权威在促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会转型要求我们必须建构与重塑政党制度权威,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实践;政党制度权威要求将制度权威置于各政党组织权威之上,彰显民主的特质,有助于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政党制度权威为现代政治权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维系着我国政治体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818.
通过推进党内民主化进程是实现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一种温和性、务实性与渐进性的民主化战略选择。实施党内选举战略管理,扩大高层差额选举范围和比例,完善候选人提名制度,完善党内选举程序,逐步扩大直接选举范围和层次,厉行弹劾罢免制度,是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步骤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19.
820.
分期问题是对事物发展历程的一种概括和揭示,是史学研究是否成熟的标志。教育的早期现代化作为一个历史现象,同样需要进行分期研究。作为一个多面体,民主化(大众化)、制度化、世俗化、科学化皆可被视为教育早期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构成,在具体分析近现代中国教育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中,依据不同的指标会得出不同的分期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