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53篇
  免费   271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2414篇
劳动科学   91篇
民族学   427篇
人才学   224篇
人口学   31篇
丛书文集   2813篇
理论方法论   589篇
综合类   4859篇
社会学   846篇
统计学   451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29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448篇
  2014年   1040篇
  2013年   854篇
  2012年   1081篇
  2011年   1111篇
  2010年   916篇
  2009年   998篇
  2008年   1084篇
  2007年   635篇
  2006年   553篇
  2005年   475篇
  2004年   409篇
  2003年   369篇
  2002年   275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地方立法的经济学分析对于优化配置地方立法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地方立法成本和地方立法收益比较的基础上。通过这种比较,可以找出地方立法在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完善的有效途径,即微观上应不断推进立法主体的职业化和专家化、追求立法内容的地方特色、完善立法过程的透明和亲民设置;宏观上应注意科学制定立法规划、注重地方立法评估、强化立法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92.
提升地方政府能力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从以下方面不断提升地方政府能力:一是强化公共管理理念;二是转变地方政府职能;三是改变地方政府管理方式;四是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五是加强政府人员的能力建设与加速电子政务的步伐。  相似文献   
993.
胡晓芳在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上撰文《地方政府主导合作型治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视点》。文章指出:地方治理与和谐社会具备共同的哲学基础,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然而,地方治理在中国语境下有着特殊的含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长期以来关系不顺,地方政府之间的无序竞争十分严重,公民社会和第三部门发育不成熟等问题的存在。  相似文献   
994.
995.
戴芳 《决策探索》2007,(7):48-49
森林之于人类,是一种自然资源;金融之于人类,是一种社会资源.在森林之中,过度的砍伐会出现土地的沙化、流失而贻害人类;保护好生态环境,则会焕发"绿叶葱葱、河水潺潺"的景象而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996.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中小企业破产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探讨了地方政府在中小企业破产中所应承担的角色和作用.  相似文献   
997.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实施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是一种由国家授予的不完全自治的权力,其落实要求中央及上级国家机关与自治机关之间系统协调、各司其职.因此实施途径为:前者要通过提高观念认识、搞好配套立法和加强监督检查等措施来做到尽职尽责;后者要拿出主动实干精神,做好调研工作,改变陈旧思想,从而更多地采取主动立法形式来行使经济自治权.  相似文献   
998.
2003年,万盛工商局以全力打造“文明型工商、知识型工商、法制型工商、科技型工商”为目标,着力推进诚信体系和维权体系建设,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把与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相关的权力进行分类,提出权力时空尺度的概念,并把权力的时空尺度具体化为权力主体与客体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从时空的角度形成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对公共资源配置影响的解释框架,通过逻辑推理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对理论进行验证,可知在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中,权力主体与客体的时空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通过权力的尺度重组分别实现事权、财权、行政首长任免权和监督权主、客体时空尺度的匹配,有助于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我国目前应进一步完善基层人大制度,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地方政府与当地公众的激励相容;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合法性监督。  相似文献   
1000.
秦汉时期,在儒家文化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背景下,二湘的身份被确立为尧女舜妻、儒家圣母;魏晋以后,人们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来关注二湘,淡化了其圣母的形象,从而使二湘的形象向先秦时代的"哀怨悲伤、柔情万种"复归。湘君、湘夫人形象演化的过程体现了政治、文化对文学形象造成的影响,体现了中原文化对地方文化的统领与地方文化对中原文化的认同与接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