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44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356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中国民权哲学》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循本开弘,也是对西方权利理论的扬弃和改造。它以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为活水源头,在汇通中西学说、传统与现代的基础上,试图建立中国本土主义的权利理论。在体系结构上,它解决了中国民权哲学相互关联的六个重要问题:本土资源、理论基底、道德关注、核心法门、现实考量和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92.
中国古代管理哲学与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的差异和优劣势主要体现在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基本思维方式、管理主体和客体、主要目标、权力基础、基本管理方式以及管理创新特征等方面。双方相互借鉴的主要方向是:中国应借鉴西方保护个体利益并重视公平竞争和激励、追求标准化的科学管理、强调经济效益和效率、强调民主与“法治”、鼓励创新并保护创新成果等思想中的合理成分,以及西方在领导理论和工商管理领域的有益成果;西方应借鉴中国的人本论、整体观、系统观和权变观、“中庸之道”、“修己安人”、“和为贵”、世界“大同”、民本论、“道治”、“德治”和“智治”等管理思想中的合理成分,以及在伦理管理、国家管理和军事管理等领域的有益成果。  相似文献   
93.
中国政治传统中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制度,是两种不同的政治理念,各有侧重和利弊。前者关注共同的福利,后者则强调多数的权力。两者对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但无论是民本还是民主,都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在具体借鉴过程中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94.
正一、全面深化改革中文化产业应有之价值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所强调的"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要求,必须从全新的层面、全球化视角和改革突破创新的意义上,进一步认识提升文化产业能级对践行全面深化改革的应有价值。一是文化产业改革创新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型的重要引擎。文化产业是未来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关联性广、创新性强、发展潜力大。2012年美国的文化产业占到GDP的24%,日本为10%,韩国为  相似文献   
95.
《道德经》虽常被指为玄虚之学,但此观点未必得老子之真意。起于周秦之际的黄老之学,作为人君南面之术而兴于汉代达百年之久。老子在对"无为而无不为"之治的思想阐释中,不仅建立起了一整套严密的政治哲学体系,还显现出"先民后身"的民治主义思想。这不仅在周秦哲学中独树一帜,更在中国古典民本政治哲学中独占鳌头,并成中国传统"虚君"思想之重要理论源头。从政治哲学的价值角度出发,《道德经》为现代国家治理者提供了丰富的民本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96.
民本思想的历史沿革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民本思想发端甚早,在殷周时期就出现了民本思想的萌芽,经过先秦、秦汉唐宋的发展,至明清时期发展到了极致。文章在对民本思想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做了简要的评价,认为民本思想虽有其进步的一面,但也存在着自身的缺点。一是思想家对民本问题的重视并不是自觉的,而是和农民战争息息相关;二是思想家关注的主要是如何安定君王天下,而不是维护民众的利益,君主仍是万民之主;三是思想家头脑中的“民”,首先是一个集合的概念,作为个体的“民”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相似文献   
97.
从民本思想到执政为民的传承和质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芳 《船山学刊》2004,(3):175-177
以民为本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历代统治者只是把它作为借助民众的力量推翻旧统治建立新统治的手段。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把以民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目的和根本出发点 ,实现了从民本思想到执政为民的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98.
民本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治理智慧,对中华文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但在君主专制私有社会中,其民本意义上的功能和理想实际上无法得到真正的实现。习近平人民中心论秉承和彰显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特质,有着鲜明的价值取向和丰富的时代内涵,强调人民是创造和发展历史的主体力量和动力源泉。相比传统民本思想,习近平人民中心论在人民与国家的关系上实现了地位上的“从属”到“主体”的超越;在利益追求上实现了“异路”到“同向”的超越;在治理上将服务人民视为起点和目标,把人民当成信仰,实现了“治术”到“信仰”的超越。  相似文献   
99.
100.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重视民众的力量和作用是民本思想的核心理念,保民富民安民恤民以及廉俭和惩治腐败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所衍生的思想内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党和政府为了遏制和清除腐败,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采取群众运动的方式反腐败,吸取了民本思想的精华,同时剔除其糟粕;变革民本思想维护剥削阶级利益的本质,确立人民利益至上的反腐败价值追求;否定民本思想君为民之主、权在民之外的观念,体现群众监督政府的人民民主制原则;摈除民本思想的明君、清官意识,坚信群众是清除腐败的根本力量:从而实现了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