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447篇
理论方法论   76篇
综合类   802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文化传播方式对教育的影响至关重要。汉代文化传播方式的进步,为汉代女子提供了较之汉以前更为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了汉代女子教育的发展;而汉代文化传播方式的局限,又使得女子教育受到家庭经济奈件与文化传统的严重限制。  相似文献   
102.
文化大传统与小传统新论——以两汉社会文化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传统的主观解构,存在多种可能性。应根据不同研究语境,运用相应的理论来观照历史传统。透过汉代文化可以看出,小传统的存在样态并非单纯表现为民俗事象,也表现为文献典籍的形式,小传统的考察视域应是相对开放的。大小传统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交融关系,两者兼有进步和保守的双重功能和作用。文化传统的健康维系与合乎理性的发展,有赖于文化大传统与小传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同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3.
汉代学术主体评论在不同的社会领域、学术体系、派别和个人之间进行,涉及学术研究者的立场、方法和成就诸层面,已经铸成一系列相对固定的概念,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儒宗、通儒、俗儒和耆儒。一般儒生较为推崇儒宗、通儒,通儒比较轻视俗儒、浅儒,朝廷除任用一批名儒或大儒外,也很敬重宿儒、耆儒。这一学术主体评论的基本倾向,从政治和学术两方面影响着汉代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4.
《中文信息》2008,(5):77
许三湾城及墓群位于甘肃省高台县新坝乡许三湾村,为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至唐代(公元618年-907年)遗址,海拔1488米,包括许三湾城、西南墓群、东墓群、五道梁墓群。许三湾古城具有良好的河西古文化化旅游资质,  相似文献   
105.
汉代"亡人"的存在背离"编户齐民"理想社会组织秩序。作为行政管理者难以控制而实际上长期存在的社会人群,"亡人"的活动往往促成了生产技术和文化礼俗的自然传播。"亡人"的数量和流向,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若形成规模,也可能导致"流民"运动。分析汉代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进步的原因,不应当忽视"亡人"和"流民"的积极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6.
戴伟华 《学术研究》2008,(2):126-131
汉代诗歌的发展明确显示出从"歌诗"到"诗"的演进轨迹,而文人五言诗是脱离音乐独立存在的文学样式.一、汉代人有作歌言志言情的传统,歌是汉代歌诗的早期形式,其后则为乐府歌诗.二、西汉和东汉前期可称四言诗为"诗".因四言是<诗经>的主要形式,而五言诗及其它诗式不能称为"诗".三、五言诗的起源与新声杂曲有关,故称五言为杂诗,南朝王融、江淹杂体诗也是指五言诗.四、文学史认为第一首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诗,其实此诗初无题名,只是"歌诗".五、文人五言诗大约起源于东汉桓灵之际.  相似文献   
107.
两汉时期,中外商人在促进异域间商业贸易发展与繁荣的同时,在文化艺术的交流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借助于交通,在频繁的周边贸易和域外贸易活动中,充当“文化使者”,使中原地区的文化艺术与域外文化艺术实现了双向交流,互利互惠,并彼此吸收,逐步融合,共同促进了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08.
缇骑是一种身穿缇衣的武骑,武帝太初元年改中尉为执金吾已有缇骑。设置缇骑的目的是"徼循京师""职主先导"及"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头带"武冠",身着缇衣,手执"金吾"是缇骑的身份特征。缇骑的职责是"舆服导从",督捕盗贼,维护京师治安,地位高于他类武骑及郡国兵。东汉以后,缇骑一度罢除,南朝陈朝时,缇骑数量大为扩充,成为军中主力;此后,缇骑很长时间未现于史册;及至明清,缇骑成为君主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全国的工具,职责明显加强,地位较两汉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9.
北斗信仰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之一。两汉时期北斗形象大量出现在墓葬中,除了刻画在陪葬器物上,也被直接用于装饰墓室。汉代墓葬中的北斗形象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北斗,它反映了汉代丧葬礼俗情况,在不同时空及信仰群体内其表现形式及其内涵是有很大差异的。  相似文献   
110.
两汉时期,关中任侠之气盛行,出现了许多名噪一声的游侠人物。这些游侠一方面拥有打抱不平、行侠仗义、扶危救困的正义精神,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另一方面,他们又往往表现出蔑视国法、任意妄为甚至杀人如麻的一面,给国家治安和社会生活造成了很大危害,因而成为官府镇压、屠戮的对象,许多游侠因此结局悲惨。后世文人对于游侠的评价,大多过于看重他们正义、勇武的一面,而对于他们杀人越货、打家劫舍一类的恶行,则往往给予掩饰或美化,不符合历史真实。因此今人在研究过程中应该给游侠以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