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4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2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75篇
理论方法论   50篇
综合类   375篇
社会学   50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01.
崇尚法治是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依法治国思想的核心和灵魂是依宪治国。法治、宪政与政治文明三者有内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宪法角度讲,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制度构建包括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法律规范体系、积极实现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过渡、建立科学合理的宪法性审查制度、确立全面司法审查原则的宪法地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2.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儒家追求"内圣"之外也希望"外王",把学会"治国、平天下"的事功作为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创新教育的"外王观",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实践意识、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体,使之具有对现实进行改造变革、批判、创造的能力.其中,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外王之基,研究学习是创新教育外王之练,创新实践是创新教育外王之行.  相似文献   
103.
就特定意义而言,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法治”,是指源自先秦时期的法家治国理论,而西方传统法文化中的法治则是指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西方古典法治理论。虽然两者用词一致,但存在确定性的差别。西方古典法治理论是以民主社会为基础,以简单商品经济为依托,以公民权利平等为追求,以“权利法”为核心,公民以遵从法律和正义为信仰,是依法治国的原生态的法治社会模式。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法治”则依托专制社会,以农业自然经济为基础,这就决定其法律不可能表达权利平等的内容,只能以“严刑峻法”为统治社会的国策,虽有成文法,具有了“法治”的某种法律形式,但这只能表现为“人治”之下的法制基础上的“以法治国”的社会治理模式而已。  相似文献   
104.
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普遍性意义在于赋予某种事物的绝对状态,即一般性,也就是在广泛的范围内具有有效性,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普遍性意义在于赋予某种事物的存在合理性,被其他事物认可,并被复制或借鉴.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中国人民百年来对"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追求,使中国走上了现代化道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不同西方发展道路的全新选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方案和中国道路的普遍意义,文化自信坚持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理论自信展示了不同价值理念同样可以指引现代化道路,制度自信提供了民主理念下的多种公共选择方法,道路自信则为后发展国家提供了一条看得见的而又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的普遍意义在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先进性,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05.
美国是精英立国、精英治国的国家,而精英的标准之一是名校的毕业文凭。这一方面是因为名校确有过人之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名校的毕业生拉帮结派、呼朋唤友,形成主流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106.
依法治国作为一项治国方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需要诸方面相互协调、上下配合才能完成,但由于行政执法在国家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重点,所以我们必须尽快采取以下措施,以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全面实施:1、建立健全行政组织法;2、制定完善行政程序法;3、加强行政执法和监督。  相似文献   
107.
新世纪开局之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讲求法、德之治,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一项根本性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08.
黄朴民 《创新时代》2011,(7):100-101
老子的治国之术像是藏在剑鞘中的和剑.裹在白手套里的重拳,大方无隅.大象无形.真正进入了治国安邦的上乘境界,  相似文献   
109.
群学可称之为中国的古典社会学。群学四命题之一的善群,其核心要务是治国理政。抽象的治国理政价值理念必须通过一定相对具体、可操作的方略才能在生活世界中发挥作用,善群方略常常通过一系列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制度和非制度性手段得以运行和实现。传统中国处理国家事务的方略对于华夏文明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的贡献举世瞩目,尤其传统的善群方略在当今社会治理中也仍然在发挥着作用。善群方略的古今贯通特色,是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四个自信”的历史源泉,也将有助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10.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具体化。以德治国是对依法治国的补充和完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构成了完整、系统和科学的治国方略,对其内涵必须准确全面地把握。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方略的内涵在于:合乎道德地依法治国;其机理在于:价值功能上的契合是根据,运行过程中的互动是实现方式,操作中必要的整合是落实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