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6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摘要]远古时期成都平原的地理形态与气候的变迁对成都平原远古文明的兴起、发展与消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早期成都平原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历史遗存的考证与分析,对研究这一地区的远古宗教文化与社会生产活动提供了真实的实物资料。这对长期以来缺乏文字研究资料的古蜀地区历史研究有着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42.
治水工作是煤矿日常生产和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煤矿安生产的“重头戏”,但是当前煤矿防治水工作还面临着很多难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煤矿防治水工作的“几大难”问题,探讨了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3.
试论治水新思路与中国水文化的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新的治水思路有其丰富、深厚的水文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治水新思路的灵魂是水文化中的观念创新;关键是用水文化的功能培育人;根本要求体现了水文化的整体观;奋斗目标体现了水文化的联系观。  相似文献   
44.
有清一代,统治者秉持以漕运为先的理念进行治河,在运河全线及相关水系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实践,其治水方法大致有束水攻沙、蓄清敌黄,减黄助清,借黄济运与引汶济运,挑挖疏浚以及修治闸坝和水运管理等。清代以漕为先的水利治理是一把双刃剑,各种济运护漕的治理措施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恶化,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45.
水是经济的基础和命脉,也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源泉。无论是在以农业为主导经济的中国传统社会中,或是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水对社会的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极大,特别是当今中国已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缺水危机,水旱灾害带来的问题,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本文对中国历代治水的特点与启示作了深入的探讨,这一问题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6.
《决策与信息》1999,(12):81-81
  相似文献   
47.
鲧禹治水神话和诺亚方舟神话分别是中西洪水神话文学中的两朵奇葩,二者在洪水的起因、结果以及反映洪水灾难等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因为产生于不同的年代,生长于不同的地域和文化土壤上,二则神话又有着许多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神的作用、面对灾难的态度、反映的思想观念等方面.文章在比较中感悟二者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并在比较中找出对当今防治灾害有用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48.
水利事业的发展直接与人类的社会生产发展状况,特别是与农业生产方式密切相联系,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思想乃至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深度等无不在水利事业中得到最大反映。两汉时期各种治水观的形成,不仅体现了汉代人民对黄河认识的深度和实践水平,同时深受当时思想界中两种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路线对立和斗争的影响,从而表现出人们在处理和驾驭人类社会同外部世界关系中不同的基本规范和准则。  相似文献   
49.
金刚 《民族论坛》2009,(11):26-26
在怀化洪江市石修村、沙湾村的沅江两岸任意修建吊台行为不断出现,它们在未办任何证件的情况下,从事非法挖沙活动从中谋取暴利。对于在河道里非法挖沙的危害,大家都知道它严重毁坏了自然形成的河床,影响行洪防洪安全,破坏水环境,对下游供水水质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50.
从"鲧、禹治水"看儒家思想中礼乐精神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是在礼乐精神上建立起来的一套伦理学.许多儒家思想的直接来源就是古代的集体生活.上古时期治理水患乃国家大事,鲧、禹父子治水所用之法更是启发了后来儒家礼乐并举,不可偏废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