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篇
  免费   16篇
管理学   7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52篇
理论方法论   69篇
综合类   345篇
社会学   77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国家提出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是海洋大省、海洋经济强省、中国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广东又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地处中国南大门的广东义不容辞的担当。  相似文献   
92.
借助Johansen协整检验法和向量自回归模型技术分析中国—东盟贸易额与我国沿海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及远洋运输船舶运输净载重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港口和海运在中国—东盟双边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创造更加高效的港口条件和海上运输条件,加强中国同东盟的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进一步深化中国同东盟的经贸关系;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深化也为我国沿海港口建设、航运业发展扩大了空间,起到了协同带动作用,为中国与东盟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夯实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93.
94.
“南海一号”与宋代广西北部湾的对外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中国南海海上贸易空前繁荣,留给后人的最直接航海物证就是"南海一号"古沉船。在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与广西北部湾港口形成的基础上,随着宋代南海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改变,广西北部湾主要以安南等东南亚小国为交往对象,中心港口移至钦州,钦州博易场等地成为主要的贸易场所。"南海一号"发掘地所在的阳江外海面是商船从广州、福建港口经由北部湾到南海各国的经过地,也是广州与钦州间来往商船的经过地。广西北部湾港口特别是钦州港的对外交往是宋朝海外交往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5.
索科特拉岛地处印度洋海上交通的十字路口。21世纪初,考古工作者在该岛霍克洞发现了大批公元最初几个世纪的铭文和刻画图案,其语种既有来自西方的南阿拉伯文、阿克苏姆文、希腊文和帕尔米拉文,亦有来自东方的婆罗迷文、佉卢文和巴克特里亚文。它们是阿拉伯半岛、非洲东北、地中海世界和印度西北海岸的商旅在该岛逗留时创作的。在这丰富语料库所勾画的庞大贸易网络中,东方商人的身影尤为活跃,他们来自婆卢羯车等印度西北海岸港口,包括刹帝利和吠舍种姓印度人,以及塞种、耶婆那人和贵霜人。许多铭刻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从中可分辨出佛教、婆罗门教、基督教、帕尔米拉神祇以及本土神祇因素。  相似文献   
96.
现有的沿海六大国家级新区分布形成了"弓形海岸线"。立足与此,构建"沿海新区带",能发挥新区各自海洋特色资源,形成齿轮咬合式的立体格局,产生弓形拉满之后的强大力度,有利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必须认识到沿海新区带整合发展的必要性,认识到立体格局的"沿海新区带"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共识之路,合作之路,交流之路,生态之路,共赢之路,是为推进我国海洋战略的实现积聚最大的整体动量。  相似文献   
97.
98.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新时期海洋史研究的重要领域,其概念在当下学界的讨论中缺乏明晰的理论梳理,出现泛滥和误用在所难免。海洋空间的理论架构注重对海洋史概念的时空定位,从海洋空间视域出发,对"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的历史与现实进行归纳和总结,明确该概念所指向的空间包纳与性质特点,将会为今后的把握和研究提供有效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99.
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保障粮食安全涉及从农作物到海产品在内的整个粮食系统.因此,开发丰富的海洋资源,成为拓展新的农业资源,改善膳食结构,缓解粮食安全压力的战略性措施.基于此,向广袤的海洋索取优质“粮食”,建设“海上粮仓”成为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建立了海上粮仓的概念模型,在借鉴以往研究中强调渔业生产与加工的基础上,将流通以及与其相关联的产业也归纳其中.认为建设“海上粮仓”会受到包括关联产业发展、产业组织体系和公共服务等在内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借鉴日本捕捞业、养殖业和加工流通业的管理经验,针对我国渔业现状,提出以发展资源养护型的捕捞业、环境友好型的海水养殖业和消费引导型海产品加工业为主的“海上粮仓”建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0.
日本学者在近百年时间里,对横亘东方历史若干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了创造性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推出许多有价值的著作,总结了人类交往的历史经验与方法,建立起缜密、开阔的海洋知识体系。东方人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悠久,涵盖广阔,联结了东方与西方、古代与近代,带来的社会变迁意义重大。把海上丝绸之路放置于整个东方历史的总坐标中,思考其时空地位、作用与价值,是极有意义的探讨。丝绸之路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沟通了东方与西方以及东方国家内部的交流交汇,实现了人类文明成果共享,在交流中共同走向时代的高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