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鉴于海尔经营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在分析海尔OEC管理模式产生的背景、形成过程及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中国家电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42.
<正>近年来,素质模型开始在我国企业中应用,海尔、联想、华为、中兴通讯等公司率先将人力资源管理重点放在这项工作上。什么是素质模型素质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 1973年,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撰文认为,从第一手材料直接发掘的、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就是素质。个体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形象,动机和特质等  相似文献   
43.
佟景国 《经理人》2006,(4):36-37
“能力驱动”模式本身也是一种智慧型失败做大是中国企业习惯了20年的思维方式。在那个20年,企业存在理由就是做大,正如TCL总裁李东生所言“只有做大才能做强”。做大的理由指导着中国企业轰轰烈烈的20年。联想、海尔、华为、TCL、长虹、中兴等企业现在仍然存在着,并且似乎正在长大着。  相似文献   
44.
海尔物流发展与海尔业务流程再造密不可分 ,企业要发展物流 ,必须打破原有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 ,在流程再造的基础上统一企业内部的物流运作。现在 ,许多企业都在学习海尔物流的成功经验 ,在借鉴海尔的成功经验过程中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于自己做物流还是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45.
从领导学的意义上看 ,海尔集团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 ,在于其领导理念的先进性。本文通过对海尔集团领导实践的分析 ,论证了 2 1世纪的领导理念在于“不断创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46.
海尔文化和OEC管理模式为基础创立的海尔市场链,变外部市场压力为企业内部市场压力,并尝试将"流程再造"升华至制度层面,为企业人力资源升值提供了个性化创新的新空间。其成功的实践,不仅使企业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潜能得到了新的释放,而且牵动整个企业运营系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47.
海尔“星级服务”体系中,有一条服务项目叫做无搬运服务,这项服务的推出源于顾客抱怨。有一年,青岛市一位老太太买了一台海尔空调,请出租车拉回家。到家后,老太太上楼找人帮忙,出租车司机趁机拉着空  相似文献   
48.
陶岩 《新天地》2013,(10):15-17
他们,生于1949,他们被称为"老三届"。他们成长的每一步,很自然地与共和国发展的轨迹交织在一起。今年,他们64岁。张瑞敏:第一个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64年,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史而言,不过是沧海一粟。然而,对一个人而言,从呱呱坠地到步入花甲,则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道弧线。  相似文献   
49.
近三年来,华景咨询多次服务于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包括并购、合资、合作。耳濡目染了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管理能力的不足。在研究基础上分享这份点滴思考。  相似文献   
50.
基于海尔公司的国际化经营素材与产品数据,考察海尔公司在针对发达国家市场时开展的逆向创新活动中由创意来源、产品创新战略与发达市场进入路径三环节所构成的创新链,分析了创新链的演化过程,在纵向发展维度描述海尔公司的逆向创新路径,以及路径的动态变化.案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创意来源、产品创新战略与发达市场进入路径三个环节不仅各自表现为"阶梯性"升级,而且相互之间存在耦合关系,表现为同一发展阶段的静态匹配关系,以及不同国际化阶段之间的动态螺旋上升式共同演进关系,描述了企业在逆向创新过程中所依托的创新链结构及其渐进升级过程,为新兴企业开拓发达国家市场提供了创新思维与管理流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