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0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49篇
管理学   9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80篇
人才学   55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2563篇
理论方法论   383篇
综合类   5298篇
社会学   247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92篇
  2014年   552篇
  2013年   464篇
  2012年   528篇
  2011年   616篇
  2010年   627篇
  2009年   614篇
  2008年   650篇
  2007年   558篇
  2006年   504篇
  2005年   438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330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992.
993.
藏族格言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王尧对现代中国藏学史研究时期的划分,基于译本考察将藏族格言诗汉译史划分为萌芽时期、新生时期、沉寂时期、全面时期和深入时期五个阶段,全面考察不同阶段其汉译特征。藏族格言诗汉译历程与现代中国藏学研究发展历程一致,其汉译特征与藏族典籍汉译普遍特征也高度一致。藏族格言诗汉译活动既是长期以来藏汉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更是民族政策作用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牢铸进程的具体镜像。  相似文献   
994.
张海英 《决策探索》2014,(12):71-72
“循吏”之名,最早见于《史记》中的《循吏列传》,后为《汉书》《后汉书》直至《清史稿》所承袭,成为正史中记述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的州县地方官之固定体例。《清史稿·循吏传》撰写者夏孙桐(侣57—1941)在《清史(循吏传)编辑大意》中谈到,循吏入传之标准有三:其一,官阶以终于监司(布政使、按察使及道员)为限;其二,主要政绩发生在任内;其三,必须“廉、能”,缺一不可。按此标准,《清史稿》共记载了116名循吏的事迹。这些政绩卓著、勤廉施政的州县官,是清代地方基层官员的代表,也是国家政策在地方的具体实践者。  相似文献   
995.
旅游作为一门边缘学科,需要众多学科的支持。旅游文学是旅游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诗联在旅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里以它们的发展过程为线索介绍一些诗联的基础知识,对仗和平仄尤需注意。  相似文献   
996.
流民的文化现象——以清代淮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文化社会学新视角审视清代淮北流民现象,认为淮北流民现象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淮北流民根据内在与外在的现实的生态条件,对生存方式所作的选择———文化选择。这种文化选择与生存环境和主体自身的素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7.
为避免两面作战,也为了把蒙古族的力量引导到抗击明朝的战争中,安抚、联合蒙古成为后金的重要策略.其内容包括婚姻上的门当户对,关系上的平等联合,施政上的互不干涉,归附人员的安置重用等.语言在民族认同及文化借鉴中具有桥梁作用.女真人以为,凡是讲女真语或通女真语者,应统一为一个国家.在统一各部的过程中,兼通蒙古、汉语言文字者成为女真族接触并吸收外文化的重要桥梁.后金还利用蒙古文创制满文,使满语官方语言的地位得到确立,国家的文献、文牍制度初步形成并得到完善.文字的创制、儒教经典的翻译、文教的推行,加快了后金统治者汉化的速度,从制度、文化、人才上为建立清朝和入主中原创造了条件.此间,就国家制度而言,蒙古语文已让位给满语文而退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998.
汉末至于盛唐 ,写月诗逐渐在字句、技法、声律等方面不断规范 ,走向了近体 (当然不排除古体的存在 )。其中既有继承 ,又有发展。历代踵事增华 ,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和文化积淀 ,写月诗逐渐走向成熟 ,月亮意象也随之确立了其基本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99.
清代著名诗人蒋士铨的《乌江竹枝》生动记述了当时安徽和州地方劳动妇女生活的真实情状。这在文人诗作中是极其罕见的。诗句中所透露的可以从多方面反映社会风习的重要信息,也具有值得珍视的价值。蒋士铨其他诗作中体现的对于下层妇女的理解和同情,值得妇女史研究者注意。  相似文献   
1000.
象征自始至终伴随着人类的思维活动和情感生活。作为一种诗美艺术的表现手段,象征具有不可多得的美学特征:主客体高度统一;以一寓多,以有限寓无限;立体化、感觉化,开放式地把握和表现事物及人类的思想情感。本文在探讨象征的美学意义,分析国内外关于象征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象征与其他艺术手法的相近之处,为诗歌的表现手法拓开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