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综合类   1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孙立涛 《东方论坛》2017,(5):113-119
关于汉末“清议”与魏晋“清谈”的关系历来争论颇多.考察魏晋时人的看法,并征诸于汉末清议名士郭泰、汉末述德性碑文及士大夫“题目”文辞品议人物的特征可知,“清议”与“清谈”在某些方面有着渊源关系,但二者并非完全等同.“清议”一词概出现于魏晋时期,而“清谈”一词在汉末即见记载,他们之间的演进并非是简单性的发展与承续式的衔接关系,而是一个交错发展、主次升降的过程.魏晋时期,“清议”的式微与“清谈”的兴起,其外因是政治暴力对士人的打击,而内因则是士人学理思想的演变,而士人学理思想的变化又主要受到道家思想自汉代以来不断成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大凡名人都有他们的座右铭。叶圣陶的座右铭是"未厌"。他曾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未厌"居,还解释说,他在任何情况下,对人世总抱着希望,决不"厌世";而对自己的工作则永不"厌足",所以取了这个意义双关的书斋名。梁启超的座右铭是"饮冰"。他给自己的书斋起名叫"饮冰室",他从1 899年开始用饮冰室这个名称。当时  相似文献   
33.
"清议"是我国封建时代在官员士大夫和上层民众中形成并具有广泛影响的坚守封建正统的伦理道德要求的舆论活动,对君主和国家治官而言是值得重视和依靠的力量,而明朝的"清议"在治官中所发挥的作用既明显又特别持久.本文通过对明实录人物资料集的集中整理分析,在学术界首次根据其取向全面介绍和简要评价了明朝"清议"的13种主要类型及其对于治官所发生的影响,生动地揭示了明朝能维持一个世纪官场的相对清明的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34.
自1900年6月起,毋暇诗作就频频见诸《清议报》,数量之多,居“诗文辞随录”栏目150多位诗人之榜首,表现出革新图强的思想性和求用于世的功利性.纪念戊戌变法,缅怀献身政治改革的死难者,表达矢志维新事业的坚定信念,揭露列强瓜分中国的狼子野心,弘扬尚武精神乃至鼓吹暗杀主义,是其较为集中的主题意向,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且符合梁启超倡导的“三长”兼备的诗界革命创作纲领.无论从诗歌数量来看,抑或从诗歌内容和特征衡量,毋暇均称得上晚清诗界革命前期重要诗人.  相似文献   
35.
东汉桓灵之际“党人”集团的形成及此呼彼应的斗争触动了当权者的利益,由于皇权、宦官的相互勾结和自身所存在的缺陷,“党人”最终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从而使汉晋士风为之一变,但其拼死抗争中所表现出的崇尚名节、轻生赴义的精神风范却一直后人推崇和效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