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00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52篇
管理学   1087篇
劳动科学   168篇
民族学   202篇
人才学   219篇
人口学   41篇
丛书文集   2185篇
理论方法论   585篇
综合类   4487篇
社会学   1512篇
统计学   289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314篇
  2014年   695篇
  2013年   746篇
  2012年   814篇
  2011年   999篇
  2010年   1122篇
  2009年   998篇
  2008年   1285篇
  2007年   524篇
  2006年   350篇
  2005年   371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现代社会学理论来讲,其存在的价值就是完整地体现现代社会的总体特征,并从理论层面上作出合乎理性的说明。然而,随着现代性特别是表现现代性未来特征的全球化的兴起,人类社会面临着一场新的社会转型,并由此深刻地影响到了一贯以反映社会现实变化为特征的社会学理论研究上。社会学要理解全球化所带来的历史性变革,就必须重新反思经典社会学理论的意义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理论的重建与创新。  相似文献   
992.
刘清平 《学术界》2004,(2):121-128
本文试图通过与郭齐勇先生的对话,进一步讨论如何理解<孟子>文本记述的舜的两个案例和孔孟儒学在滋生某些腐败行为方面所具有的负面效应问题,并由此阐述在当前背景下提倡"后儒家"观念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实践的自由是审美的根本——与杨春时同志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它作了科学的规定,绝不是什么乌托邦,倒是以“主体间性”为根基的后实践美学的精神个体的超越性才是乌托邦。实践不仅是社会本体论的本体,而且是审美、美、艺术的本体。当社会实践达到一定的创造的自由程度时,自然的人化和人的人化使得人类超越实用关系、认知关系、伦理关系而生成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这种审美关系显现在对象之上就是美,显现在人的身上就是美感,艺术则是审美关系的集中表现形式。离开了科学的实践观就无法揭示审美的根本,从离开实践的主体间性来解释审美就只能远离真理。  相似文献   
994.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方法论特征及其后殖民主义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学术论坛》2006,46(4):40-43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在方法论上坚持两个统一:在社会发展的评价尺度上,坚持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在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上,坚持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统一。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它影响了后殖民主义的研究视角和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995.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不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两大发现,而是唯物史观与科学社会主义一体化的伟大成果.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成熟发展的标志.澄清理论界长期熟知的观点,有助于我们更加贴近马克思的自身发展逻辑,恢复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本来面目.按照马克思的逻辑解读马克思,它的理论价值在于澄明:社会主义不是在既定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由空想变为科学的,而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同步的.唯物史观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指明了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必然性,科学社会主义则从基本原理和内容上对这一趋势、必然性作了深刻的展开.  相似文献   
996.
陈永正 《学术研究》2007,(12):124-134
明、清两代,广东地区的诗人群体大批涌现,岭南诗歌进入了成熟期。岭南地区最有影响的诗人群体则是以孙蕡为首的南园诗社。南园诗社自元末建社以来,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对岭南诗坛影响甚大。南园诗人,标榜汉魏,力追三唐,尤重风骨,对以"雄直之气"著称的岭南诗派的形成起过重要作用。南园诗社已成为岭南诗派的实体,在中国诗史上应占一定的位置。可以这样说,南园诗社史,就是一部岭南诗派史的简编。南园诗社的余韵流风,直到近代依然未绝。  相似文献   
997.
中国20世纪下半叶先后出现了知青下乡和民工进城两次大的人口迁徙。文学叙事对这两次逆向人口迁徙经验的描述,反映的是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的离"家"苦难。两者的差异在于,知青文学反映了革命现代性指导下的政治实践所带来的经验,包含着英雄主义的主题和浪漫主义激情,民工进城的文学则是普通人的日常故事,呈现为另类的苦难。知青文学的叙事重点,是精神拯救问题,民工进城的文学叙事则包含着叙事者的人道主义同情。人口迁徙的这一转向,标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已经从一种革命的行为转变为一种经济的行为,务实的生存逻辑反映了社会对城市文明的肯定和对乡村文明的扬弃,这实际上向人们提出了两难的价值选择。新的道德原则的建构应该在肯定物质利益正当性的同时,重视精神价值和道德的自我提升。  相似文献   
998.
大众信仰的嬗变与时代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正良 《江汉论坛》2005,8(5):83-86
大众信仰是一定时期社会大众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反映出来的带倾向性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状态,当前大众信仰的嬗变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其产生包括了许多现实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原因,在认真检省的基础上,必须把大众信仰的时代重建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时俱进,积极引导大众信仰朝着科学、理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99.
王宝萍 《东岳论丛》2006,27(5):49-51
毛泽东同志的共同富裕思想是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强调改造私有制为制度前提,以强调“破除资产阶级法权”为理论基础,以主张“先均后富,均中求富”为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根据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演变新趋势,以及广东的地缘经济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提出未来一段时间内,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定位宜坚决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和后工业经济战略,深化粤港澳紧密合作,以大珠三角为核心,以泛珠三角为腹地,进一步共同构建以中场产业为龙头的国际加工制造业基地,以物流业为龙头的华南沿海国际商务服务基地,以信息产业、文化产业为龙头的华南知识产业集聚基地,全面增强广东作为国内经济与经济全球化对接接合部、转换桥的承接—辐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广东乃至相关地区由被动接受国际产业分工转向自主参与国际分工,实现广东新一轮产业转轨升级,建设经济强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