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23篇
丛书文集   133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391篇
社会学   8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1.
我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人到老年,居然能够操笔笨拙地当起"编剧"来了!前年秋天,退休后的我和老伴一起到外地旅游。我们在长春影视基地游玩时,恰巧赶上基地内在拍一部与爱国将领张学良有关的电视剧。我与一位导演模样的人闲聊了几句。这几句闲聊不要紧,让我一下子迷上了剧本。——那位导演给我讲解了电视剧排演的过  相似文献   
22.
铭贤学校创办于"古今中西巨变"之际,在办学过程中不仅融入了务实、爱国的时代精神,更积淀形成了"学以事人"的校训、"专意治学、三育并重,以情育人、师生亲爱"的教风、"勤奋刻苦、学以致用,自强坚韧、友爱互助"的学风、"包容务实、爱国进步"的校风。铭贤学校的"一训三风"体系,展现了铭贤人特有的精神风貌,是一笔值得我们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3.
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留给我们一万多首诗词,在总结创作经验时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话用来概括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写作再确切不过了,因为农村中学生与城市中学生相比并不缺少课堂,缺少的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相似文献   
24.
易小亮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4):83-84,97
本文指出言情小说中缠绵悱恻的感性故事背后浸透着理性色彩,且在内容上含有一定程度的进步性,提倡个性解放,渗透反帝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2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找寻汉服失落的美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轻箬 《民族论坛》2005,(11):38-40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这是爱国诗人屈原《涉江》起首的文字。屈原一向以高洁出尘著称,一生都在歌咏香草美人,而他竟然爱慕一件衣裳若此,可见这件衣也足以与天然香草、绝色美人相媲美了。这件衣裳便是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汉服。《左传》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我们华夏民族的名字就是从这华美的衣服而来。其实不仅仅是屈原,我们翻阅任何一本古典文集,里面关于华美衣冠的描述都可谓俯拾皆是。“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说的是与自然交融的和谐之美,“丝衣其晦,载弁俅俅”说的是盛大瑰丽…  相似文献   
26.
吴均 《新天地》2016,(6):24-25
1938年3月17日,南通沦陷。南通城内,省立南通中学(即通中)的学生们离校疏散。通中德高望重的教师姚白予拒绝了日伪的威逼利诱,一心谋求以教育来抗日爱国。他与同仁易剑楼、顾时辅等坚持“毁校建校,苦教到底”,他们的办学足迹,从上海到海安角斜、东台、兴化、镇江等地。姚白予前后执教近30年,每自谓:“我乃平凡人,做平凡事。”1951年6月9日,姚白予先生病故于上海复兴中学任内。本文口述人吴均为姚白予的儿媳。  相似文献   
27.
陈独秀认为,健全的爱国主义应该具有三个特点:其一是所爱对象为民主之国,值得去爱;其二是爱国方式符合理性,能顺应国家的形势要求;其三是爱国落实在私德之上,完善自我就是爱国。  相似文献   
28.
公元1840年4月6日(清道光20年的清明)。在镇江府丹阳县诞生了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的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马相伯先生。在他出生后不久.就举家搬到了镇江城中去了。他出生于鸦片战争之年,去世时又值日寇践踏祖国大好河山之时。真可谓生于忧患.死于忧患,一生为救国奔走呼号,奋勇搏击,到了期颐高龄仍老而弥坚。他无愧于“爱国老人”的称号。  相似文献   
29.
社会频发关于爱国行为是与非的争议凸显爱国主义教育中单一的"榜样动力行为引导模式"的不足。这种以精英化、时机化、大事化、镜像化为特征的爱国行为建构逻辑导致其内容的固定化和实践的形式化。在法治国家,爱国行为的建构还应遵循个人自己生活工作中做出的合理合法行为的原则,旨在实现一种具有普通化、日常化、生活化、个体化为特征的"生活动力行为引导模式"。只有同时构建两种模式以形成公民责任的内驱力、榜样作用的外引力的人生意义合力,才能使人们自我完善地践履爱国行为,才能汇聚共筑中国梦的最佳合力。  相似文献   
30.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爱国诗人。他一生中传世的诗歌有九千多首,其中贯穿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也形成了他诗歌创作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我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