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50篇
理论方法论   47篇
综合类   534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51.
"一般价值"是马克思否定的概念.把商品的价值归结为商品的效用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即商品满足人的需要或欲望的能力,在理论上不能成立,也不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52.
道家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关于艺术构思的"虚静"说;艺术创作中的物化境界;意象、意境与境界;创作方法与艺术风格;艺术表现法与艺术风格论。  相似文献   
53.
本文认为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涉及到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问题,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基本上是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不能将要素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混为一谈.要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加收益分配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4.
本文认为孝悌是儒家精神的根本性观念,通过对这一观念精神内涵的哲学抽绎,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它的"合情合理"的深层结构,并因而使儒家精神获得有效的诠释,同时本文还从"诚"的角度对儒家的形上学问题进行了阐述与论证.  相似文献   
55.
张品修 《江淮论坛》2001,26(6):14-17
中央提出“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之后 ,有些学者论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要素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等。这不仅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大相径庭 ,也完全无助于对新形势下新情况的认识。深化认识绝不能求助于给陈旧谬见一些新的说法。  相似文献   
56.
作为21世纪最为重要资源的知识,其作用发挥的的物化.因而研究企业内部知识如何物化、知识物化过程中知识沿节点链的流动以及各种知识流的相互关系,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以轮胎的研发与生产为例,阐述了知识如何由普遍科学知识最终形成物化物的知识物化过程,揭示出知识物化过程中的三种知识流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7.
本文认为价值理论与市场经济的实践共同发展,西方价值理论的演化轨迹,反映了市场经济从产生到成熟的历史进程,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揭示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做出了伟大贡献,两者在对市场经济的理论反映上具有统一性。本文认为现代市场价值概念是联系西方价值理论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吸收西方价值理论精髓,发展现代市场价值论,才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58.
庄子浮生如梦的思想使宋代词人们接受人生短暂的自然规律,而淡然"物化"的超脱又使词人们能够"谈笑于死生之际".本文便试图论述庄子顺任自然的思想如何使宋代词人们超脱生死的束缚,从而写出了许多启迪心智的休闲词.  相似文献   
59.
刘冠军 《学术界》2008,4(3):14-24
从科学理性的视域来审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严密逻辑的科学理论,然而它在当今科技时代却陷入困境之中,主要表现在它难以直接地正面回答这一时代的现实问题.这一困境的产生,既有理论自身的原因,也有时代发展的原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科技时代走出困境的出路在于,将其对象域从物质生产领域扩展到精神生产领域特别是科技生产领域,将价值创造的主体从在企业现场进行劳动的"狭义的工人阶级"扩展到包括科技人员在内的"广义的工人阶级";将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时"简化掉"和"抽象掉"的以复杂脑力付出为主的科技劳动因素凸现出来,并根据科技时代的基本特征重新加以整合,将其发展为与科技时代相适应的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60.
在深化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认识过程中,我国理论经济学界存在着以下八个方面的误区:把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方法与适用条件相混淆;把价值、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相混淆;把价值的特定含义与词语学上的价值含义相混淆;把价值的决定与价值的源泉相混淆;把价值与均衡价格、生产价格相混淆;误认为决定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为了准确地制定市场价格;误以为肯定劳动价值论,是为了按劳分配,劳动价值论是按劳分配的理论根据;误认为劳动价值论妨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