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2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58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出发,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毛泽东、邓小平这两代领导核心的物质利益思想之异同及原因作了粗略探究,进而从一个侧面较为全面而客观地反映了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思想及其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72.
73.
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是在实践中不断形成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早期的唯心主义思想同客观现实冲突不断,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通过对经济学的研究,促使马克思哲学思想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人的实践”引入哲学批判,实现了哲学的“观念本体”向“实践本体”转变;提出“物质生产”决定作用,用唯物史观对唯心史观进行了革命性改造;通过“异化劳动”新阐释,科学地预见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新时期,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变革的内在逻辑,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4.
农村不同于城市,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农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应着力解决好三个问题:一要把抽象的理论通俗化,让农民听得进、听得懂;二要以理服人,让真理征服人心;三要贯彻物质利益原则,让切切实实的利益来证明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5.
对于任何一种社会运作或曰“工程” ,其能否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准确的价值定位 ,价值观至关重要。我国某些地方“民心工程”的实施 ,就是邓小平的民众价值观的具体体现。邓小平的民众价值观主要包括主体价值观、功利价值观、富民价值观、价值评价观以及价值实现观。  相似文献   
76.
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贡献在于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他在考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时,不同于前人之处在于是以现实的物质生产作为社会历史的发源地,《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物质利益进行了初步探索.在《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中,马克思开始接触现实物质利益问题,从而迫使其在此决定性问题上有了初步突破,但还是从精神自由出发来谈出版自由;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马克思开始从精神领域跨入物质领域,接触客观物质利益,并发现了物质利益的作用;在《摩泽尔记者的辩护》中,马克思开始把出版自由与物质利益结合起来考察,并指出社会生活具有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77.
利益价值观的改变是思想的最大变革,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观念的最大革新是承认物质利益的原动力作用。这也是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内因。劳动致富光荣的价值标准是全新的价值评价。  相似文献   
78.
当前我国社会物质利益分配失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领域中存在一系列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秩序、阻滞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其中社会物质利益分配失衡作为社会各界注目的热点问题,不仅是影响社会安定、阻滞改革深化的最大障碍,而且事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一特定社会在社会物质利益的分配问题上,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是利益的"受体"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这是体现社会利益分配"公平"与否的根本尺度。在我国,随着社会转型、社会物质利益分配失衡问题日见突出,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物质利益分配严重倾斜,财富大量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我国在改革…  相似文献   
79.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邓小平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和道德的关系,强调革命是在物质利益基础上产生的,认为重视物质利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为“富”进行了理直气壮的伦理论证和道德辩护,从而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理论作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0.
王秀敏 《学术论坛》2007,1(3):75-78
利益是人们需要的集中体现,利益的实现程度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自古至今,人们从事的各种各样的活动都是与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的。追求利益的根本意蕴就是要最终达到人的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但是发展到今天,一些人对利益的认识和理解仅停留在纯粹的物质利益层面,从而导致了本真利益的异化。因此,科学地揭示利益的基本内涵,引导人们自觉地反思并追求人类本真的利益,有利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确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