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65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305篇
社会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7 毫秒
51.
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1903年开始,第一次把叔本华思想介绍到中国,通过他的传播,介绍与推崇,叔本华哲学思想开始为中国学术界所熟知并接受,以叔本华为源头的唯意志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与王国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2.
近代博学通儒王国维在其名著《人间词话》中写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对于创业者而言,需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做一件事情,开创一番自己的事业,亦可将其同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相比,其历程也必经上述三重境界。  相似文献   
53.
54.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之交的著名学者。他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意境说”是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的。这一体系是由意境的本质、特征、衡量标准。创作方法、物我关系及作家修养构成的。  相似文献   
55.
人们对王国维“无我之境”的阐释往往脱离《人间词话》这一文本语境,以中国古代传统的思想观念或是西方理论资源为指引灯甚至为目标,断章取义地进行生发,而忽视了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原文表述和总体审美取向。笔者认为解释文本不能完全以解释者的“先见”来代替或歪曲文本语境以及作者本人的思想和生存境域,对《人间词话》还原式解读可以帮助我们切实地理解王国维的“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说。回到文本本身才是文艺美学研究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56.
闫月珍 《浙江学刊》2005,(1):114-121
作为道家传统的"以物观物",是中国诗学美感经验的源头,也是中国诗学美感经验的集中体现."观"体现了身体与自然的联系,"以物观物"意味着视觉的游移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观察者这样一个中心的潜隐,意味着对个人情感的排除,对自然本身状态最大程度的亲近.王国维以"以物观物"对中国的抒情诗进行了现代阐释,他并没有排除情感之于文学的基质性意义;控以来,正是王国维开始以现代性的眼光对传统的文学概念进行了改造.叶维廉以"以和观物"阐释中国的山水诗,从比较诗学的高度强调中西观物程序及其表达方式的差异,给这一命题赋予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57.
在迫切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文艺学的语境下,关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问题”成为近几年来学术界一直关注的热点。其中,中国传统文论在当下的学科建设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能够扮演什么角色与怎样扮演角色等在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经过一番有效的争论,对于为什么转型、能否转型所作的肯定性选择已基本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但如何转型的问题却众说纷纭。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参与者的争论大多局限在学理层面上作形而上学的分析,具体的实证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新近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笺说》一书可以说是在文论转型的…  相似文献   
58.
王国维虽然不是第一个将尼采的名字介绍到中国的学者,但他是将尼采生平和重要学说比较全面地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同时,他也结合康德和叔本华哲学,把尼采的思想转化吸收到他的美学理论之中.本文论及王国维所翻译的三篇尼采论文以及他自己的一篇重要撰述<叔本华与尼采>;文章在接受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讨论了尼采思想对王国维的影响;笔者在搜集王国维与尼采关系时发现了王国维有关论自杀的文字,于是也就从叔本华、尼采的"天才"和"意志"论附带探讨了王国维对自杀的阐释.  相似文献   
59.
"意境"成为涵摄中国古代美学核心精神的现代范畴,得益于王国维、宗白华、叶朗等几代美学家的不懈努力。西学启发与现代学术自觉是他们研究意境的共同学术语境,而道家美学思想也不约而同地成为他们"塑造"意境的重要资源。王国维因康德、叔本华的非功利、无欲审美观联想到庄子的物我合一;宗白华以柏格森和歌德的生命哲学为先导,发掘了道家的生命精神,又以"象征"理念贯穿了他对哲学与艺术的共同体认,将庄子的艺道合一思想和老子"虚无"理论融入意境理论体系;叶朗则因了明确的以"意象"为中心的中国美学史建构目的,极大程度地开掘了道家尤其是老子思想的美学内涵,并赋予意境以新的意蕴。  相似文献   
60.
王国维对旷世命题——“可信者不可爱,可爱者不可信”的求索,借助的是一种存在论哲学(美学)思维范式。这种思维范式立足于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直观说,并吸纳了感悟体验等本土资源进行现代性转换和再造,重构了一种具有潜哲学和超美学形态的“感悟诗学”,以参悟生命的诗性哲思解答了存在的意义。王氏对“可信”“可爱”的探求,是从实践本体论哲学走向个体生存论美学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