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48篇
  免费   718篇
  国内免费   121篇
管理学   941篇
劳动科学   75篇
民族学   668篇
人才学   418篇
人口学   48篇
丛书文集   8416篇
理论方法论   1387篇
综合类   16643篇
社会学   1926篇
统计学   265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396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404篇
  2020年   510篇
  2019年   429篇
  2018年   218篇
  2017年   377篇
  2016年   486篇
  2015年   873篇
  2014年   1982篇
  2013年   1795篇
  2012年   2059篇
  2011年   2873篇
  2010年   2511篇
  2009年   2026篇
  2008年   2400篇
  2007年   2009篇
  2006年   1619篇
  2005年   1411篇
  2004年   1236篇
  2003年   1147篇
  2002年   1009篇
  2001年   891篇
  2000年   664篇
  1999年   342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61.
关于文学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化法和异化法是文学翻译中常用的两种翻译方法。为了更好地进行交流 ,译者不仅要熟悉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而且应从研究文化差异入手去研究语言差异 ,才可最大限度地传达语言载体所承载的全部信息和美感。在文学翻译中 ,对源语的语言形式最好用归化法翻译 ,而对其文化因素用异化法处理  相似文献   
62.
中国现、当代社会人的价值取向由“贡献你自己”而“牺牲你自己”而“发展你自己”,文学的价值走向也相应地经历了由二十年代末至共和国建立、由共和国建立至八十年代末、由八十年代末至世纪未的流变。中国现、当代社会人的价值取向及文学的价值走向是一个与近代流变过程有着某种相似而又并未因二十世纪的终结而完成的流变  相似文献   
63.
汉代荒政已初步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汉政府在救荒实践中 ,往往能从战略高度出发 ,在灾前、灾时和灾后采取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备荒、救荒的策略措施。本文从文献资料出发 ,对汉代的救荒对策作了较为细致的总结和分析。这些措施在抗灾、救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它对于今天预防灾害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4.
徐渭虽然是明代文坛的边缘人 ,但却代表着明代文学的一种新精神 ,就是以“玩文学”的方式消解“诗言志”、“文载道”的传统。他的诗文创作既非源自某种使命感或道义精神 ,也非社会的写照或干预生活的武器 ,而是一种游戏人生自得其乐的生存方式。他拒绝崇高拒绝深刻 ,化神圣为笑谈 ,化正经为滑稽 ,在明代文学特定的语境中横空出世 ,开启了晚明“独抒性灵”的诗风与文风  相似文献   
65.
世界电影的崭新发展 ,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电影艺术史的分期。鉴于以往的结论多止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且对1945年后的世界电影的描述较为粗略、混乱甚至错误 ,本文在考察大量世界电影作品和相关文字材料的基础上 ,将一百余年的世界电影史划分为四个时期 :形成时期 (1895 - 192 7)、成熟时期 (192 7- 1945 )、变革时期 (1945— 1967)、振兴时期 (1967以来 )。在指出如此划分的原因的同时 ,对世界电影史第三分期的主要电影流派、电影思潮进行了较为客观、清晰的描述  相似文献   
66.
赵树勤的新著《找寻夏娃———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透视》对当代女性文学的历史衍变、主题话语、语言特质、诗学模式、文体风貌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文化诠释和诗学建构 ,体现了建构中国化女性主义诗学体系的学术自觉。  相似文献   
67.
萧红与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与冰心、丁玲、张爱玲等作家相比,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主要表现为三点第一,没有局限于知识女性的狭窄视野,避免陷入女性文学的精英主义误区,自觉为中国最广大下层女性代言,执著关注中国下层妇女的生存状态和人生悲剧;第二,始终如一地坚持以女性视角和女性生命体验来描绘普通女性生存真相并对她们寄寓着深切悲悯,体现出独立、清醒、深刻的现代女性意识;第三,拓展、丰富、深化了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表现内涵,提高了其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68.
论李觏的诗     
李觏的志节与境况,决定了他的论诗主张,其诗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六类:交游、时事、咏史、咏物、写景、咏怀。颇受皮日休、韩愈等人的影响,又有所不同,这种同与异和宋诗风貌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9.
文章在查阅文献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就抚州市区内李觏的遗存和历代祭祀情况作简要、客观的记述介绍,为李觏的研究者提供资料参照,其中,“龙马书院”过去少有提及,尤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0.
《左传》这部史书的文学观常与政治、文化、社会伦理、艺术等融为一体。主要体现为:一、称诗言志,借用现成的诗章来说明自己的意志,并往往表现为断章取义。二、美善相济,强调“立言”须服务于当时价值体系,但又不能忽视文辞的审美要求。三、和而不同,表现为文艺上的杂多而一,不同声律、风格相和谐的审美理想。四、中和之美,要求以理节情,温柔敦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