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9篇
管理学   8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71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79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所谓"忠",按照荀子的界定,只有"逆命而利君"即能够不尊从君的错误意见,却有利于君的根本利益才是忠的,而不是"唯君命是从"。所谓"义",是根据其同音字"仪"与"宜"来定义的。"仪"(礼)是其根本。"宜"则是其行为表现的是否得当的评价。因此,"义"一方面是要求个人严格按"礼"的规定来行事,另一方面则是对一切违反"礼"的行为进行坚决斗争。《水浒传》中对义的概念的使用,就是严格按照这一定义。宋江接受招安一方面是历史的真实与无奈;一方面表现出作者的思想矛盾,儒家的"王道梦"在宋江身上半途而废,作者改变不了历史,但作者体察到了"王道梦"实现的艰难。《水浒传》运用春秋笔法批评宋徽宗因无道、失道造成天下大乱,因谋杀忠义而最终亡国,其意义乃在于借此向他所生活的明代社会——一个比北宋更为黑暗的,更为礼崩乐坏的时代,一个更加严酷的重用奸佞,诛杀忠义的最高统治者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42.
徐非光 《中华魂》2010,(12):63-64
王道生同志的七卷本厚重文集的出版,无疑是当今我国文坛和思想界的一件不可低估的重要事情。这些内涵丰富、切合社会生活实际的大作,值得我们认真拜读。  相似文献   
43.
王道思想与霸道思想相对:乱世,霸道思想有存在的空间,治世,王道思想占统治地位。王道是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其本质是仁学思想。在经历了两汉经学的衰微、玄学昌盛的南北朝之后,迎来了政治一统的隋代,但朝廷不行王道,文中子以复兴儒家正统为己任,期望以明王道来挽回儒学的衰微与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44.
栗谷李珥(1536—1584)的经世观完全是以君主、士林(官僚)、百姓的疏通为中心而展开的。其中,栗谷最重视君主的作用,主张以圣人为君主,认为要实现王道政治,君主应具备疏通的精神。在君臣关系中,在栗谷看来,君主应该致力于修身和修养,任用贤明的臣下,积极收敛百姓的呼声,而臣下(儒士、官僚)应该致力于修养自身,准确、客观地把百姓的舆论收敛给君主,不丧失君子的品位。对民,栗谷强调"恒产",认为养民优先于教民。同时,栗谷主张施行舆论政治,强调扩大言路,即保障言论的自由、公论的疏通、君主和臣下的公论收敛,以及基于正名的公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45.
东方有智慧     
孙希岳 《老友》2012,(4):14-14
和平发展邦有道.和谐包容社稷宁。传统生命无穷力.“王道”智慧天下行。  相似文献   
46.
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大国地位"愈加明确。中国应当行儒家的"王道",反对恃强凌弱的"霸道",以仁道、公道、恕道处理国际事务,在把国内事情办好的前提下,成为世界上公正而有威信的"负责任的大国"。  相似文献   
47.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民法近代化的重要阶段.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第一任立法院长,胡汉民对民法的制定工作极为重视.在其主持立法院工作的短短两年多时间的内,他不但督率立法院同仁高效工作,而且适应近代世界民事立法潮流,阐述了一系列民事立法思想,对中国民法的近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8.
儒学思想的核心是“内圣外王”,它基本上是道德哲学,导引不出近现代民主法治的政治观念;儒学之“重民”、“惠民”的民本思想,与“主权在民”的近现代民主观念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49.
50.
浅论两汉时期的诸子百家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研究汉代思想史的学者们往往对汉代经学史强调有余 ,而忽视了对诸子学的研究。殊不知诸子学在汉代思想史上的地位也很重要 ,所以弄清楚汉代诸子学的情况 ,无疑可以弥补两汉思想史研究中的某些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