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9篇
管理学   8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71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79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正>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两次侵略,使华人学界对日本的了解日渐加深。那么,日本如何"由中国文化的崇拜者和模仿者,转而变成中国文化的质疑者、否定者乃至中国国家的打击者"呢?这一转变的发生逻辑是什么?台湾地区学者张崑将的专著《日本德川时代古学派  相似文献   
62.
王安石承接孟子开启了以“心性”论王霸之肇端,宋代《春秋》学中的王霸之辨沿袭了这一诠释路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衍发为义利和名位之辨,吕祖谦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宋室南渡后的时势,以尊王攘夷之业渐进霸主,以期于王室衰弱时,有霸者出而重振王纲。透视这些论述可以发现,吕祖谦在王霸挟择上,偏向以内圣功夫为主要考量,这大致本于孟子,所以王道对其而言,正是一种“境界”论述。  相似文献   
63.
《孟子·尽心上》第十二章“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之说,历来为注家所疑,当下学界亦无定论。对于这一章的解读,关乎对孟子民本与王道思想的整体性理解。有关“杀民”的解释,以赵岐的“治狱说”和程朱的“淑世说”为代表,而这两派都未能很好地解释“杀民”的动机与目的。实际上,对“生道”之哲学意蕴的阐明是正确理解“杀民”的前提。“生道”包含了明确的价值内涵,其与“仁道”相通,在政治哲学的视域下则展现为“王道”。王道政治包含“善教”与“善政”两个方面,“以生道杀民”属于后者的范畴。“善政”的正当性原则就是“义”,其具有外在规范与内在规范的双重维度。从“义”出发,政治实践的普遍性与必然性得到保证,而违背“义”则可视为对王道政治秩序的破坏。这一点应为政治共同体内的全部成员所认同和遵守,故背义之民被杀而无怨。  相似文献   
64.
王阳明对传统儒学的批判,是从儒学所习染的霸术的思想方法入手的。霸术是从一定目的出发对事物进行对象性研究而获得的各种知识和技术。王阳明认为,霸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顺其思路发展不知返,就会忽视人的因素,造成对人性全面发展的反制和损害。儒学既然采取霸术的思想方法,其关于礼教的知识也有同样的后果。由此,王阳明提出了自己关于思想的观点,并批判了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学的知识论是如何造成对思想的僭越的。王阳明对儒学的批判,就是要从知识性学问的局限中实行超越,回归到没有现成知识却无所不知的心灵本性,即思想自身。  相似文献   
65.
《韩诗外传》与孟子诗学存在承传关系。主要表现为:在韩婴的诗学传承谱系中,孟子被置于一个仅次于孔子的重要环节;在诗学观念上,韩婴接受了孟子的"王者之迹熄而《诗》亡"的诗学观,并将这一观念应用到诗学实践;在用《诗》方式上,韩婴继承了孟子的"引《诗》证事"特点,使得《韩诗外传》在传《诗》方式上,颇"殊"于齐、鲁两家诗。  相似文献   
66.
孟子的教导只能造就霸者,不能造就王者,这是孟子王道学说的悖论之所在。王霸之辨在于君主心术之辨,"王道之成"以君主的"王者之心"为基础,但造就"王者之心"却是一项不可能的事业。孟子与诸侯对话时非常注意修辞,诉诸的根本不是君主的"不忍人之心",而是君主的"利心",试图用"利"或"无敌""王天下"来打动时君。孟子的教导不但不能在现实的君主身上造就"王者之心",而且只会诱导出"霸者之心",这就不免与他的王道理想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67.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中的《緜》诗赞美古公亶父的德行功业,将我们的目光引向政治最质朴的自然基础:大地、劳作和民众,向我们展示了古公亶父无私无为的王者境界,并进一步展示了古公亶父与文王在王道上的相通之处。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和分析,细究《緜》诗反本复初的经学意蕴,并借此思考中国诗教中圣王的特点与意义。  相似文献   
68.
儒家之道源于历史,形成了以历史的经验理性来思考和解决"天人之际"的形上之学问题的独特思路。董仲舒之"道"是一个可以行之万世而无流弊的绝对真理。他由历史引申到形而上的层面,以《春秋》公羊学为出发点,在天人关系的构架中提升出王道政治的精义,诠释其王道观以及正、元、仁等核心价值观,试图重建王道理想。其王道政治有二重性:一方面君权神授,屈民伸君,树立君主的权威;另一方面,以民为本,屈君伸天,以天限制君主权力。董仲舒的思想路径对于今天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仍然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69.
王雷松 《中州学刊》2015,(3):105-109
民本思想在宋代非常活跃,众多的思想家们都有关于民本思想的阐述。在胡安国的思想体系中,民本思想占有重要地位,他提出了爱民、恤民、与民同忧乐的思想主张。急民事、惜民力的民本措施是王道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胡安国王道政治理想的基本途径。在两宋种种社会现实矛盾和民族矛盾急遽上升的背景下,胡安国"恤民固本""与民同忧乐"的主张,认识到人民的历史作用,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有进步的历史意义,但又不可能真正彻底实行,带有明显的改良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70.
在孟子伦理思想中,经济伦理思想是重要内容。"性善论"是孟子经济伦理思想的根本人性预设,孟子视人先天具有的善的本性为调节经济伦理关系的根本基础。保民、养民、教民的王道主张是孟子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以"五伦""四德"为核心的人伦和谐是孟子和谐经济思想的精致表达。崇尚道义,公私兼顾是孟子义利观的基本内容,肯定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的重要意义是孟子义利观的鲜明特征。孟子经济伦理思想的创见性、预见性和远见性非常鲜明,体现了深刻的伦理关怀精神,对于我国人民重道义、尚气节、克自我、顾大局的经济德性形成和发展,对于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经济实践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时至今日,仍足以启迪人的心灵和智慧,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