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1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90篇
管理学   613篇
劳动科学   129篇
民族学   166篇
人才学   178篇
人口学   85篇
丛书文集   2243篇
理论方法论   446篇
综合类   5493篇
社会学   1288篇
统计学   201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345篇
  2014年   722篇
  2013年   655篇
  2012年   679篇
  2011年   880篇
  2010年   823篇
  2009年   782篇
  2008年   1100篇
  2007年   687篇
  2006年   570篇
  2005年   499篇
  2004年   385篇
  2003年   312篇
  2002年   295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本文在对诗人静如的诗歌文本进行了详细考察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其诗歌所呈示的特质。  相似文献   
82.
文学语言凭借意象建构意义世界。意象是艺术创造主体生命意识与客体融合同构的结晶 ,是艺术形象诞生的前提。李煜词中的意象蕴涵着生命意味 ,它通过文本的意象来展现艺术创作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83.
你想知道你在恋人的生命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吗?快来做做下面的测试吧!  相似文献   
84.
书法不是图画,不可能用具体形象来表现生命力,只能通过抽象的文字符号使之成为象征人格的生命,从而使接受者打破心理上静止的平衡状态,在信息流中涌起情感浪花,获得生命活力的美感。而要唤起生命活力,必须在文字符号的基础上,注入书家主体的生命意识,使字“变调”转换为有个性的情感符号,成为审美信息。  相似文献   
85.
略论人的发展的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 ,按照从简单到复杂 ,从外到内、从个体到类的原则 ,提出并论述了人的发展的七条规律。其中 ,关于个体的人的发展规律有三条 ,即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人的实践活动和其他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人的社会存在和意识相互作用的规律。关于类的发展规律有三条 ,即人的实践的自发性递减与自觉性递增的规律 ;特殊个人的作用递减与人民群众的作用递增的规律 ;人的发展的不自由性、片面性递减和自由性、全面性递增的规律。关于个体发展与类发展的关系的规律有一条 ,即个体发展的有限性和类发展的无限性相互蕴涵的规律。文章还具体论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关系  相似文献   
86.
西方传统美学的知识求美导致了西方传统美学面对失去精神家园的尴尬。生命美学对审美价值的主体回归就是对以上情况反思的必然结果。生命美学有其深刻的人文精神内涵。审美价值向生命主体回归是美的本质 ,美是生命自由体现的最好阐释。  相似文献   
87.
在西方哲学史上自我曾以灵魂、实体、主体、此在等诸多形态出现过。自我概念哲学演变的内在机制在于它是由古代哲学的自然反思即自我与自然的混沌状态发展到近代哲学的内外反思即主、客二分状态。到了现代哲学阶段研究自我概念的思路转换,一方面开始从理智的直觉转换为体悟的直觉,另一方面则开始从异化的、分裂的自我转换为统一的自我。哲学对“自我”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哲学的人学性质日益凸显的过程。  相似文献   
88.
中国古代的喜剧美具有一种崇生意识的原始基因,但其受到了封建正统文化的长期压抑和扭曲。20世纪初,随着封建传统权威的颓落和科学思想、个性意识的传播,备受压抑的生命意识逐渐被激活。中国现代喜剧的实际创作由此产生了一种重视“趣味”和着意发掘丰满人性的整体趋向。  相似文献   
89.
中国封建社会虽说是一种农业经济、自然经济,但商品经济却是它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催化剂和动力。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和主干是个体小生产农业,它要求土地与劳动力的紧密结合,自耕农便成为这种结合的最好形式,能够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地主土地所有制是以经济的手段与劳动者结合,也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农业基础之上的是手工业和商业。城市和货币是中国经济结构涉及的两个特点,而凌驾于这一切之上的,是封建国家对经济的强大的控制与干预。  相似文献   
90.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中国农民的大规模跨区域流动日渐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农民工问题日益被人们所关注。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在进行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利益,妥善处理好农民工问题。因此,加强对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社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