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21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116篇
管理学   409篇
劳动科学   52篇
民族学   246篇
人才学   178篇
人口学   57篇
丛书文集   3741篇
理论方法论   556篇
综合类   8484篇
社会学   1393篇
统计学   62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59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459篇
  2014年   923篇
  2013年   829篇
  2012年   947篇
  2011年   1160篇
  2010年   1105篇
  2009年   1020篇
  2008年   1351篇
  2007年   977篇
  2006年   828篇
  2005年   719篇
  2004年   630篇
  2003年   474篇
  2002年   527篇
  2001年   407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80年代初的新时期文学在对农民日常生活的叙述中有意摆脱意识形态意味 ,农民个体和自我意识开始展现 ,但是这种意识还处于一种“盲目”和“焦躁”的状态。 80年代中期以来的“寻根文学”等试图让农民重返“家庭” ,“新历史主义小说”则让农民有了“家族”意识 ,生存或生命意识处于依附于家族或家庭的状态。 90年代后期及新世纪开端 ,农民的个体生命或生存意识在文学对家庭史、村史的叙述中被曲折地表达。  相似文献   
992.
生命伦理学及其哲学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生物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使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难题,并对传统的伦理观念提出了新挑战,这是生命伦理学产生的根本原因。生命伦理学并不在于为具体的问题提供标准的答案,或者提供判断、评价善恶的绝对标准。生命伦理学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只能是对这种标准的哲学思考。本文从生命伦理学基本内涵出发,在对目前生物医学技术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的哲学反思的基础上,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哲学的角度阐明了解决当代生物医学技术发展前沿问题的对策和视角。  相似文献   
993.
张楠楠 《理论界》2006,(5):180-181
《到灯塔去》是一首配乐诗,是一幅有声的画。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分析这部作品,使读者体验小说中诗歌的透视、抒情、象征、拟人、比喻、联想的手法,印象派的绘画因素和音乐奏鸣曲式的结构,从而通过直觉、知觉感知小说的诗意盎然,朦胧的印象和美妙的旋律。  相似文献   
994.
叶维廉对道家美学的现代阐释包括三个方面:一、以“以物观物”概括中国诗学的美感经验及其中国美学的风范;二、以“直觉”阐释道家美学,却与康德分道扬镳,倾向于经验主义一派;三、以道家对“自然”自生自律自化的运作反思西方现代工业文明困境的出路。叶维廉强调对道家精神的现代回归,期望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于现代生活的理念,有其理论意义。但我们要进一步反思道家美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中道家美学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995.
王焘来到这个世界纯属一种误会。1964年7月,一位孕妇在祁门县医院分娩,很顺利,很快就生了个男孩。但是她感到不对劲,一场分娩似乎并未全部结束,腹中似乎还有一个小生命在不甘被忽视的躁动;医生、护士也预感王家要“双喜临门”,于是又忙碌起来。很快这小子就似受了几辈子委屈哭哭啼啼地降生了。  相似文献   
996.
在探讨艺术的起源时,朱光潜的实践论美学仅就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来论说人对世界的艺术掌握和实践精神的掌握之间的密切关联,未免对人的实践乃是有着多重的价值维度这一人文本体事实有所疏忽,而且就异化不能有所谓美或令人起美感来区别这两种掌握,也不免过分粗略。在这疏忽和粗略的背后,则是朱光潜所理解的实践论方法对以“自由”为根罧的在对象化活动意味上的马克思实践范畴,在相当程度上的偏离。真正的实践论美学的建构尚需回味马克思的“自由王国”之说,因为只有在这个处于“必然王国”彼岸的地方,才可能找到有着“实践”内涵的“美”或有着“美”的内涵的“实践”得以生发的契机。  相似文献   
997.
杨兵 《天府新论》2006,(Z1):178-180
见义勇为者行为违法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按照现行法律,答案是肯定的.见义勇为是一个道德概念,但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不一定符合现行法律,法官应该选择保护法益而不是顺从道德评价.同时,法律对生命健康权的价值评价应当高于财产权.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见义勇为衍生的问题立法规制,并且,政府媒体应该正确引导民意.  相似文献   
998.
如今我们知道出现了环境伦理学的一些事,这种伦理学为人们在日常生活行为中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并制止破坏生态的行为所需要的道德规范进行论证。生态伦理学的那些原则的根据,是希望在富裕而文明的城市生活和为保住地球而考虑着有所节制这两者之间达成和谐关系,即是说,在消费和节制欲望之间达成和谐关系。因此,我们眼见到作为西方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现代主义的失败。那就是前现代的那种崇拜自然的怀旧情绪出现的原因。与此相当,现代美学,作为关于感性的哲学,也破产了。现在,时候到了,我们应该设想生态美学是可能的。为什么现在需要生态美学呢?其实,我们面临着现代美学本身的危机。我们的现代性过渡到了后现代时代,在这过渡的当口,产生了一些人不曾经历过的情况:直接和真东西接触难了,真东西让关于不可眼见的对象的那些铺天盖地的信息给遮蔽了;媒体和政治势力的黑手控制着人们的经验;城市化和无所不在的矫揉造作,把对于自然的感觉弄得麻木不仁;数字符号弄出来的影像和言辞,把艺术呈现搞得毫无力度。在后现代性的展望中,为了帮助美学恢复其意义这一目的,我们应该构筑生态美学。这种美学应该恰当地处理人对自然的关系、经验中的敏感性的意义,以及城市性的消费生活等问题。我们应该恢复关于我们的原初经验的思考,这种经验将使我们对美学的重要性进行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999.
中华民族自有了文字以来 ,创造了丰富得难以穷尽的文学艺术作品 ,从这些作品又提升出创作与鉴赏的经验而形成深透精辟的理论著述 ,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美学 ,其主干就是文学艺术诸种理论思想与观念的精萃汇合。书法艺术自两汉以来开始发达 ,较之诗、乐、舞、绘画 ,本来算是晚出者 ,但也奇怪 ,它一出现 ,对于原来工具性质的文字及其书写 ,就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并且随之有理论的表述 ;而种种理论表述较之已有千年积淀的语言文学与造型艺术理论 ,显示出明显的超越姿态。系统地阅读和比较自东汉历六朝至盛唐的书法、诗文、绘画理论资料 ,清理一下诸种文学艺术观念发展、演变的脉络 ,你会惊奇地发现 :书法艺术在这一段“文学的自觉”、“为艺术而艺术”(鲁迅语 )的“衢路”(刘勰语 )上 ,竟然起着“导夫先路”(屈原语 )的作用 ,对于诗歌、绘画艺术走向成熟、攀登高峰 ,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讨论周来祥美学思想在90年代出现的转变以及这一转变的理论意义,指出这一转变的背景,是带有浓重黑格尔色彩的周来祥美学内在的两个根本缺陷--由黑格尔过于浓厚的目的论色彩和它回归式的封闭性.90年代周来祥美学的自我超越正是从这两个基本点出发的,从美学层面上思考与把握现代社会与历史,则成为和谐论美学解决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的契机,最终导致周来祥美学思想开始了从"体系时期"到"后体系时期"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