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46篇
理论方法论   45篇
综合类   560篇
社会学   92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正】清朝一位诗人,福至心灵、充满想像力地写下诗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结果被贴上反大清、有贰心的标签,身首异处。标签害人,此为一例。贴标签有诸多负作用,广为人知;然而,大多数人却忽略了,贴标签有非常积极正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22.
【正】大学期间,因为衣着随意、生活随便,同学戏称袁隆平的"爱好"是自由,"特长"是散漫。袁隆平到安江农校教书后,同事们送给他一个非常不雅的绰号——油渣鬼。几年过去,大家见这个快乐的单身汉仍旧孑然一身,纷纷给他张罗对象,可介绍一个吹一个,姑娘们对不修边幅的袁隆平敬而远之。就在袁隆平心无旁骛地将杂交水稻作为自己的科研课题时...  相似文献   
23.
正毕业两年,李美已经先后换了四份工作,而每次促使她离职的都不是什么大事。比如,第一份工作是在某广告公司做文案助理,开会的时候主管偶然拿过她的笔记本扫了一眼,开玩笑地说,作为一个中文系研究生,李美你这字儿可有点拿不出手啊!当着所有同事的面,李美顿时羞得满脸通红,此后便总是躲着主管。还有一次,李美穿了一套浅粉色套装上班,行政部的大姐看见她后竟然说了一句:"你怎么穿这个颜色的套装,看上去就像  相似文献   
24.
正关于婚姻,林语堂曾有过一个非常精辟的比喻:婚姻是饭。有饭,才是踏实的。林语堂本是一位牧师的儿子,家境清苦。廖翠凤仰慕林语堂已久,廖母却有异议,廖翠凤说:"贫穷算不了什么。"这话传到林语堂耳朵里,让他很感动。1919年1月9日,25岁的林语堂与24岁的廖翠凤结婚。结婚当天,林语堂拿过婚书对妻子说:"我把它烧了,婚书只在离婚时有用,我们一定用不到。"烛火点燃了婚书,红红的火苗  相似文献   
25.
人生即是舞台,我们每一个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着"戏"中的角色。强调由于司空见惯而被人忽视的平庸的场面。从瞬间里抓住实,抓住人鲜活的一面。演员们候场时的短暂时刻是舞台角色和演员"我"之间转换的过渡和桥梁。演员候场的场面引发人们对人生及人生重大考验来临前的思索。从戏剧性画面中重新感悟人生从而引发人们对人生的思考。人生亦是如此,和假有时只是一线之隔。表现舞台上形形色色的人和对人生的思考是我的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26.
刑法之是指刑法在符合事物的状况和规律中得以制定出台,后在自身的内外协调运行中反映刑事个案的事实相,定罪准确,量刑适当,且行刑科学。刑法之是"刑法之本""刑法之自"和"刑法之用"的有机整体。立于"符合论"以"事实"来界定刑法之,则主体客体化是刑法之之哲学本质,而这也符合保障人权和保护社会的刑法应然价值。在与刑法之善的关系之中,刑法之之意义最终体现为刑法应然价值的实现。刑法善美的内在统一与有机整体是刑法文化的一种"化境",而刑法之便是刑法文化的第一勾连。  相似文献   
27.
正几个月前,老妈因为不会使用地铁票,被自动验票栅栏拦在外面。她的惊慌无助深深地刺痛了我:被时代甩下是一件非常可怕,也非常容易发生的事情。作为儿女,我们能做和应该做的,就是带着他们慢慢跟上这个世界。攻克智能手机我陪他们与世界接轨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他们的"老人手机"换成智能手机。老爸还好,对新手机  相似文献   
28.
李煜,南唐后主,一代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一位才子,然而抛开这一切名号,李煜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有喜有泪至至淳的人。他用他的笔书写着他的,他以他的书写着他的人生,也正因为如此,使他短短42年的生命永垂不朽。翻开李煜的作品细细品味,字字心,满纸情。  相似文献   
29.
从《建国诠真》看徐树铮的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诠>是徐树铮于1921年撰写的一本政论性著作.文章以<建国诠>一书的主要内容为载体,分析了徐树铮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征,进而对这位历史人物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