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109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36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在科学发现逻辑受制于描述性的传统研究路径,经历衰落和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之下,计算知识论为科学发现逻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规范性研究框架。该框架不仅为科学发现逻辑做了系统性辩护,而且围绕发现问题的可解性做了许多规范性讨论。虽然其有关具体规范性的研究距离现实的科学发现仍然较远,但这一路径对未来发现逻辑研究走向的启发意义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42.
今天是纪念金岳霖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很多学者从学术上讨论了金先生的理论贡献.我想从非学术的角度,从金先生的情感生活的角度,具体说是从金岳霖和林徽因非凡的情感经历的角度,来了解一个更加真实的金岳霖.因为任何学者,即使是最纯粹的学者,也有学术的一面和非学术的一面,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学术和非学术互为表里,理智和情感互为表里.  相似文献   
43.
证据主义者对作为其理论核心概念的“证据”尚未能作一清晰的定义,研究者对证据是什么莫衷一是。证据可以是“理由”、“确证”、“信念”、“命题”、“经验”,还可以是“知识”。虽然给证据下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什么都可以作为证据主义指称的证据。“证据”之为证据,应当具有证据能力,包括相关性、保真性和命题性。证据是指主体对某一命题所持的相信其为真的信念,即E是S确证P的证据,当且仅当S相信E为真。  相似文献   
44.
王学海 《云梦学刊》2015,(1):113-119
精神科学的社会诠释,对应的是发展的社会现象。在经典与网络新文的矛盾与争执中,有着更高更远层次的重新审察与超前诠释。在人类的差异相处中,让生活实践跟上先进思想,以"有趣"之美育力争精神志向的和平转型,让诠释更具新的社会生命的张力。文化情境就是精神绘画的意境,在一个力求使权力高度警觉、人文价值倍加关注、学术立场高度清醒的"三统一"的场域里,历史与当下给出的平台,也更能使人得到应有的理解与旨趣新的所向。  相似文献   
45.
为后现代主义科学观辩护--基于知识论视角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知识论的考察,可以发现传统的科学观作为一种信念,并不能提供必然的知识,因此,后现代主义科学观的出现是有合法性的,它是对传统科学观的修正与调整.  相似文献   
46.
知识论的历史嬗变提供了知识分析的视角和根据,由此从社会事实、知识生成、知识运作等层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加以扩展和解释。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以政治常识、道德认识、社会学识为架构,包括实现社会控制的政治性知识、促进思想转变的教化性知识、引导实践生存的体验性知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应当把握其知识运作在空间分配、活动控制、时间积累和结构编排等方面的条件,克服社会心理、组织结构、社会环境与深层交流等方面的障碍,注重建构多维的知识目标体系,深度开发学科的隐性知识,着力凸显学科知识的政治本质。  相似文献   
4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想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的想象力是哲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永恒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想象力,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承继并以中国传统和现实批判历史中哲学想象力基础上形成的.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载体,用哲学在场的形式收敛了不在场的全部内容,在力求走出知识论困境、承接民族传统之精粹的努力中,为现代中国铸就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哲学思想空间.  相似文献   
48.
马克思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生存论内涵讨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支配性的社会权力,而不是纳入经济范畴体系的经济关系;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理性前的交往形式,其讨论的核心内容是个性与交往的关系。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生存论内涵的分析给我们指出了研究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一条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道路,分析资本运动自我扬弃的感性辩证法;另一条是资本主义文化批判的道路。两者相互补充,共同研究扬弃资本主义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49.
张秀华 《齐鲁学刊》2005,(2):125-128
既有的工程观可归结为六条进路或导向:技术哲学导向、专业工程导向、一般工程学导向、工程思维方式 导向、工程哲学导向和社会工程导向。这些研究的哲学范式主要囿于知识论,对工程的生存本性和特质未能予以应 有重视。为此,还应立足于生存论来解读工程,使工程成为属人和为人生存的工程,进而揭示工程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50.
蒋红雨 《北方论丛》2005,(3):115-118
康德以人类学为知识论奠基.海德格尔则认为,康德的经验人类学没有实现对人的本真理解,无法胜任为知识论奠基的任务,提出以哲学人类学为知识论奠基.从而为从生存论上探讨知识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