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36篇
  免费   795篇
  国内免费   221篇
管理学   5559篇
劳动科学   268篇
民族学   584篇
人才学   1091篇
人口学   214篇
丛书文集   10547篇
理论方法论   2143篇
综合类   16711篇
社会学   2757篇
统计学   978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546篇
  2022年   349篇
  2021年   697篇
  2020年   808篇
  2019年   777篇
  2018年   426篇
  2017年   585篇
  2016年   683篇
  2015年   1133篇
  2014年   2323篇
  2013年   2108篇
  2012年   2476篇
  2011年   2630篇
  2010年   2474篇
  2009年   3018篇
  2008年   4215篇
  2007年   3054篇
  2006年   2484篇
  2005年   1781篇
  2004年   1459篇
  2003年   1452篇
  2002年   1321篇
  2001年   1336篇
  2000年   930篇
  1999年   455篇
  1998年   305篇
  1997年   230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32.
风险社会的到来及其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是当下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无法回避的现实境遇。化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风险,需要积极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社会资本存量,而要累积社会资本,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是必然选择。当下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通过强化法治教育、转变治理模式、完善相关机制、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法治建设等途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奠定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33.
核心素养是当前思想政治课的培养方向,而有效教学是对思想政治课好坏的评价,两者各自发挥各自的作用,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因为核心素养是思想政治课的培养方向,有效教学是学生核心素养得以培育的保障,所以学校和教师都要基于核心素养,提高教学有效性,才能既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又能促进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34.
35.
针对位于欧洲的波兰和位于亚洲的中国这两个特定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比较研究,包括: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被这两个农业国所接受;两国对马克思主义如何加以解释、理解、贯彻和应用;在近现代历史中两国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发挥其作为指导思想原则的作用;在遵从本国文化传统的情况下,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转变其各自的思想和意识;两国间存在哪些异同;从两国的历史和文化经验中分别能够汲取哪些教训等等.重点放在这两个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成功与失败的文化意义上.  相似文献   
36.
37.
五千年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新时代高校如何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012、2013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深入调查与研究,着重从教育改革新理念的树立、理想信念教育的加强、加大传统文化教育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和多元化教学渠道的开辟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文章认为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38.
寿夭不贰而死生贞,学诲不倦而仁智定. 出处:《周易外传》卷七,中华书局版. 赏析:这是王夫之论修身立命的一句名言,说明一个人只要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客观规律并按客观规律孜孜以行,就能够获致一种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定力并成就纯熟的道德品质.孟子说:“天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夭寿指生命时间的短长,一般把没达到一定的年龄而逝世称之为“天”,而把长命或活得岁数大称之为“寿”.“不贰”,即不疑惑,诚如朱子所说“知天之至,修身以俟死,则事天以终身也.”  相似文献   
39.
奥古斯特·倍倍尔(1840-1913)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主要领袖和创始人之一,也是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著名的政治家和活动家.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大多是从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对德国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他的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继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倍倍尔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具体问题、无产阶级政党的具体斗争方式与斗争策略问题、以及妇女解放事业与实现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