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73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不同于海德格尔的“共同此在”观 ;海德格尔轻视人的“社会存在”———“共同此在”问题 ;传统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也存在诸多局限性 ;多元共生主体彼此之间的对话与冲突成为新世纪的主题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实践观的提出 ,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需要 ,也是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22.
杨媛 《科学咨询》2023,(6):89-91
研究范式是被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理论、假说、准则与方法的总和,其实际上是对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基本承诺。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范式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客观地剖析社会存在的发展状况。本文将在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范式下对红色廉政文化的研究现状进行解析,从红色廉政文化的内涵、形态、主要时期、价值与路径出发,厘清其在学界的研究状况,并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反思。  相似文献   
23.
高云球 《东方论坛》2005,(5):98-102
20世纪70年发展起来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其实质是关系实在论.人与人之间的首要关系是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集中表现.体现经济本质的事件本体论是人的社会存在的元哲学解释.这恰恰是怀特海过程哲学的核心.把社会存在本体论与过程哲学联系起来是使后者走向现代性的正确渠道.21世纪之初,由小科布领军的过程哲学研究正在把这一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24.
重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可以看到,马克思社会思想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对资本主义既有客观现实社会的批判,另一方面又是通过现实批判建构未来的理想社会。对于未来理想社会的建构,更加本质地体现着马克思对人类的历史贡献。马克思关于社会的思想可以归纳为三种情形:第一,社会存在——与自然相区别的人类总体存在;第二,社会形态——人类历史进程变化中的经济关系和由这种经济关系所决定的政治国家制度等的总体称谓;第三,人类社会——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相联结的人的彻底解放状态。在马克思那里,社会本身不再仅仅作为一个客观实在的构成,同时也是人类可欲求的价值目标,它为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提供了一个内在的道德基础和人性的动力。重温马克思的社会思想,对我们目前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5.
以马克思和恩格斯文本为基础,借助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提供的最新文本文献资料,结合当时的历史语境,我们可以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新历史观的形成过程中,理解这一新历史观所包含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联性。这一方面有助于克服那种将唯物史观中的"物"理解为不包含人的因素的"物",而将人的因素排除在这一"物"的因素之外的机械的、教条式的解读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对人的意识内容的具体分析,能够更加全面地解读马克思对于人们的社会存在与人们的意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从认识论和存在论两个意义上来分析社会历史进程中人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26.
B2C网站设计因素与初始信任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全胜  郑称德  周耿 《管理学报》2009,6(4):495-501
通过实证探索并验证了网站结构、网站内容和视觉效果对消费者初始信任的影响,同时还验证了社会存在感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发现:网站结构和网站内容对消费者初始信任有着直接的积极影响,社会存在感在其中承担着部分中介作用;网站视觉效果对消费者初始信任的影响虽不显著,但却对社会存在感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通过他对自中世纪以来的长期历史过程的研究,对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变异原因进行剖析,并且建立了以“价值无涉的意识形态”为研究方法的知识社会学科学.曼海姆关于知识社会学问题的代表论著《意识形态与乌托邦》自出版至今得到了学术界持续关注.在此书中,曼海姆对于人类从“无意识”到“有意识”过渡过程作出了描述和分析,并以此作为分析路径,研究其知识社会学问题,理解这一学科产生的必要性.曼海姆知识社会学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得以论述:第一,人类从“无意识”到“有意识”转型过程;第二,人类进入“意识”思维后产生的“意识形态”概念;第三,进入到“有意识”层面的人类围绕“意识形态”引发的其他关于“意识”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8.
教科书在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概念的传统解释存在诸多疑点,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存在的定义,对概念外延的划分和科学划界问题上。实际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多义词,马克思主要是在狭义上使用这两个概念的。社会存在特指生产方式或经济形态,社会意识特指社会意识形态。明确这一点,对于知识经济时代坚持唯物史观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是在其社会实践观和社会生产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由社会生成论、社会存在论、社会认识论、社会有机体论、社会矛盾论、社会运动发展论、社会历史规律论、社会发展趋势论、社会历史多样性和选择性理论、社会主义共户主义社会建设理论这一系列有机联系的理论所构成。实践不仅确定了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的生成,还确定7社会的存在和演变的方式,并把自发起作用的规律演变为为人认识和利用的自觉活动的规律。决定历史具体进程的所谓“历史合力”,亦即各种社会实践密切联系、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综合力量。正是生产性社会实践的发展状况决定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和形式,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取代。而未来社会的性质和状况,同样还是由未来生产性社会实践的性质和状况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0.
赵磊 《天府新论》2012,(6):37-41
马克思不但强调"存在的决定作用",而且也非常重视"意识的反作用";马克思虽然坚信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但并不否认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反作用";马克思当然是一个"历史决定论者",可是他从来也不轻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毛泽东与马克思并无本质上的分歧,可是有人总要把毛泽东与马克思对立起来,企图用毛泽东来否定"存在决定意识",为历史唯心主义和"唯意志论"辩护。这不仅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严重误读,而且也只能是一厢情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