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8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01.
祖先崇拜与三星堆文化造型艺术的张扬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星堆文化中的器物造型各异,祭祀崇拜活动丰富复杂,但都贯穿着祖先崇拜这一主脉.祖先崇拜是三星堆文化造型艺术的一个"母题",其自然崇拜的艺术造型中隐含着祖先崇拜的信息,图腾崇拜的艺术造型中传达着祖先崇拜的先声,人像群的造型更是直接以人的容貌来象征祖先的形象.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的过程,是古蜀人不断强化人的尺度的过程.由此其造型艺术的审美风貌也呈现为"张扬之美".  相似文献   
102.
凉山彝族历史上的厚葬习俗由来已久 ,人们总是把极其有限的物质生活资料超前地挥霍于现世社会无法捉摸的神灵世界。这种畸形的丧葬消费观念与彝区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事业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成为凉山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制约困素 ,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 ,使之适应当代凉山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3.
在十姓九汪的徽州,汪公是汪姓的祖先,又是徽州的地方土神,是地域之神。在清代道光年间,围绕着徽州绩溪县登源汪公庙庙产和司马墓坟业的讼争,整体性地呈现了地域崇拜、宗族认同、绅权治理、祭祀礼仪、司法实践、风水观念、地权纠纷等要素的多维度历史实践。汪公在徽州既能成为地域之神,在祭祀圈的地域范围内为里社所祭祀;又因徽州十姓九汪,形成一个个地域化村族,在此基础上的联宗组织,祭祀祖先汪华。徽州理学和科举制度结合起来所培养的官绅集团,也为儒学正统化在徽州民间的渗透提供了权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4.
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渊源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蒙古族的敖包祭祀仪式源远流长,从氏族社会延传至今.学术界关于敖包的起源众说纷纭.笔者运用词源学、考古学、宗教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等理论与方法,通过对敖包祭祀渊源、功能、禁忌、种类等诸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敖包的原型来自先祖的石板墓,是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相结合的产物;敖包祭祀源于祖先祭祀,是古老的萨满教"万物有灵论"观念的具体表现形式;随着历史文化的变迁,敖包的种类逐步增多,并且其功能也发生了演变.  相似文献   
105.
黎族的祖先崇拜按照其表现形式和内容大致可分为始祖崇拜、远祖崇拜、近祖崇拜和家祖崇拜四种类别.黎族祖先崇拜体现出原生质朴、兼容并蓄、别具一格的文化特点,具有禳灾祈福、调适整合、道德教化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6.
孙林 《西藏研究》2007,(3):28-35
文章主要对藏民族传统宗教即苯教、佛教和民间宗教中的灵魂观念以及早期的祖先崇拜问题进行考析,主要探究藏族灵魂概念在不同时期、不同宗教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内涵,同时还比较了早期藏族祖先崇拜和后期民间宗教中祖先崇拜的遗存,认为后期的地域神和五守舍神都同早期的祖先崇拜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7.
108.
广州满族的先祖—满洲八旗官兵1500名自公元1756年到1767年从遥远的北方来到广州驻防,他们繁衍生息,创造了自己的信仰文化,包括祭祀与祖先崇拜、对观世音菩萨和关帝、玉帝的崇拜以及其它信仰习俗。其年轻一代的信仰还处在未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09.
云南怒江傈僳族妇女与宗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傈僳族自原始社会母权制没落之后 ,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里 ,无论是原始宗教还是祖先崇拜 ,都必然在其宗教信仰的内容和方式上渗透着性别歧视 ,这些都对傈僳族妇女发展起到了压抑和阻碍作用 ;而基督教在傈僳族地区的传播 ,却对妇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然而 ,虽然许多傈僳族妇女信奉基督教 ,但基督教同样轻视、蔑视、歧视妇女  相似文献   
110.
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的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研究亟需进行文化学意义上的梳理。而民族文化内趋力(世俗性、艺术性)和民族文化选择机制(祖先崇拜仪轨)的研究方式应该成为佛教雕塑艺术的基本研究方式,三者水乳交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世俗性内趋力体现了祖先崇拜仪轨的内容性因素的基本趋向,艺术性内趋力则体现了祖先崇拜仪轨的形式化因素的基本趋向。其中纹饰、伪经、菩萨女性化造像的变化体现和促进了这种艺术融合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