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385篇
  免费   2370篇
  国内免费   584篇
管理学   9513篇
劳动科学   402篇
民族学   6627篇
人才学   2165篇
人口学   602篇
丛书文集   27918篇
理论方法论   5030篇
综合类   55799篇
社会学   8313篇
统计学   970篇
  2024年   472篇
  2023年   1922篇
  2022年   953篇
  2021年   1728篇
  2020年   1977篇
  2019年   2119篇
  2018年   919篇
  2017年   1881篇
  2016年   2532篇
  2015年   3855篇
  2014年   8151篇
  2013年   7567篇
  2012年   8582篇
  2011年   8695篇
  2010年   8054篇
  2009年   8141篇
  2008年   9148篇
  2007年   7127篇
  2006年   5995篇
  2005年   5546篇
  2004年   5075篇
  2003年   4514篇
  2002年   3690篇
  2001年   3177篇
  2000年   2307篇
  1999年   1130篇
  1998年   592篇
  1997年   506篇
  1996年   311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159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71.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周志锋教授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该书为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72.
黄东菊 《生存》2020,(12):0159-0159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应采取有效的途径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73.
优秀传统文化其价值最宝贵的地方是能够唤起学生潜意识中的道德情感,这是高职院校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一定要保证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摆在第一的位置,然后才是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所以要发掘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积极发展的内容,可以采取的方式有自编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展系列传统文化活动、和提升授课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等,通过这些措施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水平。  相似文献   
74.
75.
不同文化规约下的人们都希望水土资源更适应自己的需要。因此,人类对水资源的维护其实在于实现人类自身的延续和发展,而优化水土资源的匹配使之适应于不同的需要,以及因地制宜地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价值,这是不同文化下各民族所共同期待的。但水土资源维护的目标与行为在各民族间出现偏离,进而会出现失范。这样的偏离与失范导致了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失衡与生态危机。因此,对水土资源维护失范矫正的实质不是要另造水土资源,而是通过社会力量的努力保持水土资源固有结构的稳定,以确保人类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6.
77.
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在回应中国文化的发展前途这一问题时,大体均持文化整体观的立场。然而这一文化论述模式有其内在的理论困难,王南湜先生基于其文化分层理论对此有很好的揭示。本文认为王先生的文化分层理论仍有进一步商榷与拓展的可能,王先生虽对新儒家“开出说”有严厉批评,不过二者所凭借的文化哲学在理论上可以说是基本一致的。本文即在反省文化分层理论与“开出说”的基础上,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何以可能这一问题给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8.
梧州地域文化资源丰富,产业化取得了市场经济的基础效益,也存在产业化程度不高、缺文化龙头产业等缺陷。藤县狮舞文化是广西梧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地域特征鲜明,群众基础深厚,具备龙头文化产业的潜力。推动狮舞文化产业化,一要政府主导加大狮舞文化的开发整合力度,包括打造产业基地、挖掘提升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广;二要统筹社会力量,重点打造狮舞文化产品,包括发挥社会团体的桥梁联系功能、引进文化传媒公司、重点拓宽文化产品链;三要加大对狮舞文化的传承保护,包括做好传承人的管理与保护、拓展狮舞技艺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79.
把分散的多民族打造成一个整体的国家民族建设,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一个普遍倾向,中国也不例外。中华民族建设实际上也就是"多元一体"建设,一方面要包容文化和族体的多样性,一方面又要认同国家的政治和文化,实现国家层面的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要从文化认同上表现出来。中华文化认同包括三个层面:各民族的自我认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和中华民族的一体性认同。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共同体,同时也是一个基于政治、经济和地域等因素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除了讲文化认同之外,还要讲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既包括国家认同,也包括利益认同与命运认同。自觉认识和发挥中国民族建设的优势,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旗帜,努力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我国民族理论工作的一项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80.
"学无止境",是我毕生的座右铭。我在求学、教学和治学的历程中,有过广泛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改变自己的爱好。但是有三件事,一直坚持至今。就是走路、读书和写作。我在60岁时写过一篇文章,题目为《行万里路,读千册书,写百篇文》,概括了我前半生的历程。万、千、百,是精确的数字。细算起来,我在60岁时,已经走过万里路,读过千本书,写过百篇文。但是万、千、百,也是近似、模糊的概念,说明大到一定的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