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12.
李霞 《老年世界》2011,(9):44-44
古代的祭礼 祭祀鬼神的礼仪,又称吉礼。儒家信奉鬼神的存在,祭祀的对象很多,大致有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其名目繁多,国家专门设有礼官,掌管祭祀方面的礼仪。古人对鬼神之祭非常重视,除了军事就以祭神为头等大事了。在儒家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嘉礼、宾礼)中,吉礼排首位,从中亦可见其重要性。祭祀时,向鬼神奉献的祭品可以为牲畜也可能是人。到春秋之后,  相似文献   
13.
墨子之礼学     
墨子精通礼学,强调礼的等级性,反对礼的宗法性;在尊天明鬼思想指导下,肯定和论证祭祀之礼的社会功能与道德作用;批评三代丧礼和儒家丧礼的厚葬久丧特征,主张薄葬短葬;承认乐的审美价值,又否定乐的政治作用,证明乐的社会危害性.这样,墨子礼学呈现明显的批判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唐宋祭礼的变化及实施有三方面比较明显:调整了昊天上帝与五方帝的关系,五方帝地位逐渐下降;祭礼中的道教色彩大大加重,主要体现在皇帝图像进入道观,以及封禅礼、祈雨礼和国家礼文中都有了不少道教元素;皇权支配的祭礼体系初步形成,这主要是通过对礼文进行变动、在礼仪实施中兼采众家,以及赐额、赐号等措施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传统礼仪制度中,丧祭礼仪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死者举行丧条礼仪,既是儒家伦理文化”终始俱善”的要求,也是后人孝敬和尊重祖先的表现.家庭和家族成员以不同的身份在丧祭礼仪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由此促进了仪式参与者对家庭和家族共同体伦理关系以及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理解与认同.丧条礼仪是道德濡化的重要方式,有利于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丧祭礼仪既是展示孝道的过程,也是孝道濡化的过程,丧祭礼仪内蕴的对祖先的报恩伦理和孝道伦理,能够给礼仪参与者以道德情感上的激励.  相似文献   
16.
上古越族的青铜器人面纹饰与祭先祖、禾神的礼俗有关,此俗可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实为原始农业血祭在装饰艺术形式上的反映;越族人面纹饰与南方民族的盘古化生神话皆为农业祭礼文化中的不同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上古岁时观念萌发于中国特定的地理人文环境之中 ,它具有自然性、前宗教性、政治性三大文化特征。人世的时间秩序依托于神秘的自然秩序 ,上古时令与政令合一 ,时间的政治性质明显  相似文献   
18.
于俊利 《天府新论》2012,(6):144-147
祭礼作为唐代礼制的重要内容,是唐王朝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社会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唐代礼文学作品数量之浩繁,文体之完备,是前代所无法匹及的,各种典礼仪式在多种文学体式中得到了艺术的再现。礼文学独特的文化传承价值,不仅在于其记录礼制礼仪而具有的重要史料价值,其博学典美的唐代贵族文化审美特质,更在于其文学形式所蕴涵的中国传统的道德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向柏松 《中州学刊》2023,(12):150-157
中国神话仪式叙事经历了由巫术仪式叙事到祭礼仪式叙事、民俗仪式叙事的三个发展阶段,这是中国社会理性化程度日益提升的结果。中国神话巫术仪式叙事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启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促进了中国歌乐舞合一的艺术形式的形成与发展,直接催生了道教的形成。中国神话祭礼仪式叙事贯穿整个封建时代,对于中华礼仪制度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随着官方的礼仪不断融入民间生活,神话的仪式叙事逐渐演变为能与现代生活相契合的民俗仪式叙事,人民大众成为神话民俗仪式叙事的主体,对中国节日民俗的形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植物的祭礼与象征——哈尼族"昂玛突"意义的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的"昂玛突"无论是名称翻译,还是祭礼本身的实质和属性,历来有着众多争议.应从植物象征的角度解释"昂玛突"."昂玛"是哈尼族先祖的象征,"昂玛阿波"即"昂玛"神树,是哈尼族祖先的具体物化和植物象征,"昂玛俄波"即"昂玛"神林,是哈尼族先祖居所的象征,"昂玛突"是哈尼族对同一地缘的祖先进行认同、祈福的祭礼和象征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