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期发表的一组文章 ,就如何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从方法论上进行了思考 ;从历史和现实的高度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当代文化价值 ;并从“问题意识”、“科学技术”以及“直面文本”、“直面哲学”和“直面时代”三个维度 ,深入探讨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52.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二重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是价值取向与科学认识二重维度的统一。通过对人的发展理论提出和展开过程的梳理可见,在价值取向上,马克思确定了人类活动的基本价值目标,将人的发展主体定位于个人,揭示了人的发展自由全面的特征;在认识上,马克思科学地界定了人的发展主体,阐明了实现人的发展的条件和途径。对人的发展理论二重维度的反思表明:在当代,推进人的发展理论研究,应关注时代和实践特征,从分析现实问题入手;应以深化价值取向、探究价值取向与科学认识的关系为主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53.
<正>特邀主持人谭汝为按语:普通话与方言关系问题是当前中国语言规划中的重要课题,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关涉国家崛起、社会稳定、民族经济与文化发展等重大问题。李宇明司长的《用法律管理语言生活》一文论述了语文法律与国家语文建设、语文生活的关系;关彦庆教授的《再论语言文字工作的科学定位》从共  相似文献   
54.
金融系统本质上是由大量具有适应性、相互交互的个体组成的复杂系统。本次全球金融危机表明,金融市场规模不断增大和金融风险事件频发凸显出认识金融系统复杂演化规律、并提供相应风险管理手段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实验为获得这种科学认识提  相似文献   
55.
2008年10月21日,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苏晓云到归元禅寺调研。苏晓云强调,要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和引导宗教。苏晓云指出,科学认识宗教是我们正确引导和管理宗教的前提。  相似文献   
56.
科学仪器作为科学认识系统的中介,在科学认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和主、客体的联系都非常密切。但科学仪器这种主体性和客体性兼备的双重品格,造成了它在认识论归属问题上的模糊性。中介是与主体和客体并列的独立的科学认识范畴,主体化和客体化观点各有其问题,这些问题说明这两种倾向都只看到了中介的主体性或客体性,而忽略了其相对独立性,否定了中介作为第三要素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57.
“伪科学”一词存废之争的理性审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在《科普法》中是否应删除“伪科学”一词,之所以近来成为一个广泛的社会争论热点,与这一讨论实际上聚焦了我国社会环境良性建设和学术环境良性建设中的诸多重大的冲突因素大有关系。如果“伪科学”问题值得法律关注,那么应当在《刑法》和《教育法》中进行设置,在《科普法》中出现匪夷所思。“伪科学”一词在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常见提法,没有准确定义,一些新的科学理论最初也被冠以“伪科学”受到某种势力的打压而难以得到承认和传播。是“科学”还是“伪科学”更是法律所没有能力判断的,因此在法律中删除“伪科学”一词具有合理性。一是并不影响法律对以任何名义恶意欺骗的犯罪进行打击和惩罚;二是保持了法律的纯洁性和理性原则;三是维护了宪法规定的公民的认识自由、思想自由和科学研究自由。由于科学认识理性尚未在中国完全建立,一方面有些人科学认识理性素质低下,对现代科学成果盲目质疑,幼稚地宣称有“最新重大科学成果”发现;另一方面有些人以打击“伪科学”为名,不自觉地对科学创新活动形成了严重的阻碍,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资源持错误的虚无化的态度,成为不利于科学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只有培养公民的现代哲学认识理性和现代科学认识理性,才能够逐渐消除我国科学创新领域出现的这些低级现象,形成真正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从而使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的政治目标得以尽快实现。  相似文献   
58.
智能结构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概念。本文首次提出智能结构是依附于主体认识结构的动态性、功能性结构。在实际解决科学问题的科学认识活动中,它体现为评价选择、推断搜索及学习调节三种基本能力。探讨智能结构有益于打开黑箱阐明认识结构。  相似文献   
59.
本文指出,科学方法是人类认识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具有确定的原则和内在规律性。唯物辩证法是最一般的科学认识方法。方法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是在实践基础上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否与客观真理相符合是检验方法正确性的标准。科学认识方法可区分为哲学方法和专门方法两大层次,其中高层次的哲学方法又对低层次的专门方法起着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0.
刑罚理论是与犯罪理论紧密相连的,对刑罚的科学认识是以对犯罪的科学认识为前提并共同发展的.以对犯罪与刑罚关系的历史科学认识为依据,科学的刑罚认识应当是惩罚犯罪与预防犯罪的有机统一.为了控制犯罪率的上升,刑罚应当以预防犯罪为目的;为了实现刑罚的正义以及满足人们感情的需求,刑罚也应以惩罚犯罪为目的.预防犯罪是刑罚的首要目的,同时要受到惩罚犯罪目的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