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35篇
  免费   530篇
  国内免费   81篇
管理学   1213篇
劳动科学   58篇
民族学   226篇
人才学   273篇
人口学   173篇
丛书文集   2426篇
理论方法论   493篇
综合类   6746篇
社会学   1292篇
统计学   846篇
  2024年   149篇
  2023年   594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456篇
  2020年   507篇
  2019年   507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429篇
  2016年   495篇
  2015年   566篇
  2014年   960篇
  2013年   795篇
  2012年   936篇
  2011年   990篇
  2010年   930篇
  2009年   817篇
  2008年   969篇
  2007年   635篇
  2006年   423篇
  2005年   367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对于流动人口如"北漂"来说,租住公寓只是他们漂泊的临时停靠点,温暖的港湾只能出现在他们居室内的幻想中。流动人口公寓中的性交易问题不仅牵引出法律、经济和道德问题,除了流动人口居住者与性工作者之间的对立外,两者同样被裹挟进消费主义逻辑下空间的生产和增殖过程,他们因空间的剥夺不仅失去了对空间的控制和生产能力,而且成为消费主义驱动的空间增殖的生产工具。在这个过程中流动人口公寓这样具有异质性表象的居住空间,其实质不仅没有凸显真实空间的虚伪性,而且通过自身的异质性表象掩盖了真实空间的特征而成为当下一种新形式的"异质空间"。  相似文献   
12.
巴渝古崖居的分布与地理、地质、交通等诸多因素有关,以成渝交通要道、长江干流和支流为线,串起沿途各个点,由线成面,呈现出渝西、渝东北两头集中、整体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巴渝古崖居大多开凿于明清晚期,这一时期巴渝许多地区战乱频繁、匪患猖獗。古崖居的集中分布与这些地区相吻合,从侧面印证了巴渝古崖居的空间分布特征。巴渝古崖居的广泛开凿体现了古人高超的建筑艺术以及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5,(5):94-100
在鲁迅故乡话语系统的建构过程中,空间焦虑是话语运作的驱动力。从离乡者的视角看,故乡因启蒙话语的渗入呈现出以吃人为内质的囚牢模式;从在乡者的视角看,则体现为人要进入群体中而不能的阻隔模式。鲁迅以此空间形式营造了故乡与鬼域的同质性。同时,空间焦虑也是话语主体的精神本质。以还乡、寻路的空间焦虑呈现着话语主体的分裂和整合。它实质是鲁迅流寓者身份的言说形式。  相似文献   
14.
15.
研究明清时期闺阁文化,需要从多层次与空间进行考察。高彦颐的相关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范式,按照诸女性不同的社会身份阶层,展开讨论,对于特殊身份的女性亦应有所关照。闺阁文化的存在空间,可从闺房向外扩展,具有流动性。闺阁之中,物质、精神生活等多层次,显示出各自文化特征,从多维度的层次与空间视角着眼,可见明清时代独特的闺阁文化风情。  相似文献   
16.
诗歌大厦必须靠情感的力量支撑.情感在诗人写诗之前就已经存在,并经过诗人的调动成为创作力的主导.诗人独特的情感经验成为编织情感空间的主要材料,而情感张力的大小,则体现在呈现于文本之上的文字组织是否能引起读者的合作倾向.读者能感受到的并也愿意与之配合的情感倾向,说明情感空间具有扩大的可能性,反之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情感空间.优秀的诗歌,其情感潜流流出地表的应该是冰山一角,而背后的情感载体更为厚重.空间距离的存在,使得文本的情感组织得以保鲜,既不会过分浓烈,同时也会有适当的神秘感,“远方”因此成为诗歌中重要的意象.诗人的情感经验有可能转变为诗歌创作时的情感素材,而情感素材汇集起来便是一股情感的力量,不同的情感素材将汇集成不同的情感力量,孤独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18.
民族互嵌社区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空间场域延展的实践形态,是对“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这一时代命题的现实阐释。现代城市社区功能的集聚和细化为民族互嵌的再造及重释提供了场域空间,由于民族互嵌社区具有公共性、聚合性和互动性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了立体化嵌套结构,催生出精准互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愿景”:理论层面,要深刻把握民族互嵌社区精准治理的目标向度、方法向度、内容向度;实践层面,要精准识别民族互嵌社区的场域情境,以智能技术描绘民族互嵌过程的“全景图”和“晴雨表”,通过社区制度体系的精准供给,提升民族互嵌社区精准治理的效能。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8-2019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年鉴数据,文章通过引入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对旅游吸引力与交通可达性之间的内生双向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分区(东、中、西部)层面,区域内的旅游吸引力与交通可达性存在双向促进关系.在全国层面及西部地区,旅游吸引力与交通可达性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区域交互抑制影响,即邻近区域的交通可达性(旅游吸引力)提高促进本地交通可达性(旅游吸引力)增长,却抑制本地旅游吸引力(交通可达性)增长.  相似文献   
20.
基于江苏市域投入产出增长是否发生空间俱乐部趋同现象,本文首先选取(2002-2013)年间劳均GDP和劳均固定资产投资两个指标,按照大小分为5个层次,发现苏中苏北各市因苏南较强的引领能力获得飞速发展,江苏区域空间趋同格局得到逐步的强化。其次,江苏省市域劳均GDP和劳均投资额差距的σ趋同指数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江苏省13市劳均GDP和劳均投资额在12年间具有趋同性。最后,从江苏省13市2005年、2009年及2013年劳均GDP和劳均投资额的散点图可以发现,江苏大部分市域的劳均GDP和劳均投资额在12年间均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