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玛窦之后,其"适应"策略虽然被部分传教士继承,但天主教内部宗派矛盾引起的"礼仪之争"及部分中国人反教而导致的教难,使天主教在华传播遇到空前困难。在此背景下,白晋、马若瑟、傅圣泽、郭中传作为太阳王路易十四特使被差遣到康熙王朝。他们虽遵循利玛窦"适应"路线,却讲出不同的汉语索隐神学。由于其"前见"与许多批评者不同,汉语索隐神学长期受到简单的否定与批判,但"前见"既可能是错误的"偏见",也可能是正确的文化人类学想象,因此,汉语索隐神学主张者的研究在基督教文明与中国文化相遇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北宋麟、府、丰三州为西北重镇,毗邻辽与西夏二国,地理位置至关重要.三州之守臣,实关乎朝廷政局稳定与否,故理清守臣去就,对宋史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将三州守臣列为年表,以供同仁取用.  相似文献   
23.
索隐红学发展史通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隐红学经历了4个阶段:索隐理念与索隐方法的初创时期;索隐红学的第一个高峰;以海外索隐红学为主时期;索隐红学的多元化时期。  相似文献   
24.
王人恩 《社科纵横》2010,25(12):82-85,88
台湾杜世杰先生的《红楼梦考释》是继王梦阮、沈瓶庵、邓狂言、谌卢、潘重规等人的索隐派著作之后的一部篇幅最大、最具系统的红学论著。其中他给贾宝玉、林黛玉找到的所谓影射的"原型"是清世祖、董小宛,我们可以看作是早就有的"清世祖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说"的继续;仔细分析,杜世杰的观点仅仅是对前此索隐派观点的承袭而已,没有什么学术性。  相似文献   
25.
周汝昌从文本研究角度立论的代表性著作诸如《红楼小讲》、《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红楼艺术的魅力》(《红楼艺术》增订版)、《红楼夺目红》、《红楼十二层》、《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等,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周汝昌的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是建立在"写实自传说"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文化小说,《红楼梦》思想与艺术具有中华文化的特殊性。尤其他的"还‘红学’以学"的倡言,曾引起广泛的学术争鸣,这一学术争鸣的深入展开无疑有助于推动《红楼梦》研究的深化和红学的发展。时至今日,"周汝昌专人研究"已然成为红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引起红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从经典与经学、影射与诗骚学术传统、猜谜与六书、象征与还原、视野的拓展与融合几个方面,阐述索隐派红学与诗骚学术传统的是非得失。  相似文献   
27.
《石头记探佚》在证伪高续后四十回的基础上勾勒出曹雪芹原著八十回后的可能面貌,使读者对八十回后原著的意义的理解的视界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周汝昌借助类比推理提出了“大对称”的周氏探佚学,其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易》学的基本观念阴阳。但阴阳是对比,周氏将对比向对称陈仓暗渡,是为了使探佚学达到量化和精确化,达到操作上的理想化状态。这就与索隐红学殊途同归。浦安迪也运用了“大对称”模式,王国华的《太极红楼梦》也在“对比”的意义上使用“对称”。以主体价值诠释去完成逻辑命题的做法是探佚学实行体系化、整体化的必经之路,但也是探佚学无法自我实现的明证  相似文献   
28.
周春《阅红楼梦随笔》体现出乾嘉时期藏书家对通俗小说的阅读生态。围绕在《阅红楼梦随笔》周边的早期读者多系周春同乡亲戚、学友,构成了一个独特的通俗小说阅读、品鉴群体。在乾嘉考据学风的影响下,周春将治经、治史之法折射入小说,形成其独特的索隐范式。而同乡学友间的交流与书籍传播,使浙西成为《红楼梦》阅读、研究的重镇,索隐方法蔚然成“派”。透过考察其索隐方法、观念之来源,辨析其治学理念之得失、文学思想之倾向,可以进一步挖掘本时期藏书家、考据学家对通俗小说的阅读、研究方式,以及通俗小说对本时期学术、文学诸核心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近期,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春秋晋国赵氏研究》一书可谓是近年来研究春秋宗族史、政治史的力作,该书是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白国红女士在其博士学位论文《晋卿赵氏研究》的基础上扩充、润色而成,它的出版丰富了春秋政治、宗族史的内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0.
《红楼梦》不是一般的小说,而是"一声两歌,一手二牍"的奇书。该书有两种读法,一种为正读,即读它的爱情故事和贾府的兴衰事,这是两百多年来长盛不衰、约定俗成的读法;另一种为反读,即以批书人的批注为钥匙,去探索书中布下的重重谜局,少读故事主线,多思细微末节;少作顺向思考,多做逆向思维;少读书中正常之句,多读小说中瑕疵、反常之处;少留意缠绵爱情,多留意时间提示;跳出小说的窠臼,读出历史的真相。《红楼梦》隐去的那段历史,是明末清初的改朝换代史。我们只有反读,才能解出那场怀念和悼念明朝,反映甲申之变,明亡清兴的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