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03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50篇
人才学   50篇
丛书文集   518篇
理论方法论   97篇
综合类   875篇
社会学   214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学校、科举制度是明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不仅对教育制度、取士方法、官僚构成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也与学术文化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明代的学校、科举制度作为高度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下的产物,以绝对统一的程式取士,禁锢思想,形式与内容上趋于僵化贫乏,不利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形式的发展。但同时学校、科举制度的推行,读书人数增多,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知识的普及与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13.
《红楼梦》自诞生以来,被当成各种属性的文本,它在不同的学科领域被接受,而对于任何一个学科来说,《红楼梦》的阅读现象都呈现出一种边界性。这根源于文本《红楼梦》的边界性,它本身具有小说学、经学、朴学的因素。这种边界性正是红学的生机之所在。边界性不等于混乱与无充,从方法论看,红学具有两个世界;事实还原的世界和意义诠释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吕叔湘第一部语言学著作《中国文法要略》是我国现代语法名著,加上《文言虚字》等一批近代汉语语法论文的成功,使他成了中国语言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自他担当语言所所长、《中国语文》主编、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以来,领导我国整个的语言学界,成为我国语言学界的领袖人物之一。其成就和影响,使他赢得了世界声誉。先生治学态度严谨,一贯提倡务实与创新相结合。对于培养年轻人,更是尽心指导,竭力扶植。他为我国语言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被公认为是一位道德学问皆为人楷模的语言学大师。  相似文献   
15.
在十三经中,《尔雅》是一个特殊的门类,它本属于传统小学的一个分支,但两千年来一直与经学交织在一起,随经学兴衰起落,究其原因其经学地位早在汉代就确定了。本文首次系统论述了《尔雅》在汉代经学阐释中的工具作用和解经功能,以及《尔雅》入经部附类的政治原因和经过,笔者力图对这个问题作一个全面、深透的探讨,给学界一个明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凌志军 《中外书摘》2006,(11):60-63
关于“人品第几”的辩论 我对中国的中小学不是很了解,但我对中国大学的老师还是很失望。 ——李开复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与汉代经学之间有着复杂关系。汉代经学对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天人政治观、经学历史观、经学伦理观等层面。“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著述动机,集中反映出司马迁对汉代经学的整体性超越。  相似文献   
18.
南宋心学创始人陆九渊对传统经学采取尊重与怀疑的辩证态度,这是由他立学的宗旨和问学的态度决定的。他主张自立、自得、独立思考、大胆疑问,也因此形成了“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精神,创立了心学一系。象山经学可说是传统经学的心学化。其心学开一代学风,对推动中国学术的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建荣 《金陵瞭望》2006,(11):29-29
大师级的管理专家绝非徒有其名,他们总会开启一个新的管理视角,让你发现你的盲点和误区,提供给你一种崭新的思维工具,掌握了这些工具,你会感到自己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清代乾、嘉、道、咸时代的今文经学,在政治哲学和学术思想两方面对古文经学展开激烈攻击。在学术上,清代中叶的今文经学家对《春秋》三传、《尚书》、《诗经》、《礼经》等儒家经典,以及中国经学史、学术史上若干重要问题,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识,并进行了大量论证。由于时代的变迁,清代今文经学在诸多方面均与汉代的今文经学有着明显的区别。清代中叶的今文经学对中国近代的学术思想也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