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96篇
  免费   1807篇
  国内免费   265篇
管理学   16389篇
劳动科学   975篇
民族学   1587篇
人才学   1790篇
人口学   893篇
丛书文集   17324篇
教育普及   3篇
理论方法论   3323篇
综合类   29315篇
社会学   4979篇
统计学   8390篇
  2024年   327篇
  2023年   1144篇
  2022年   564篇
  2021年   853篇
  2020年   861篇
  2019年   849篇
  2018年   493篇
  2017年   857篇
  2016年   1239篇
  2015年   1876篇
  2014年   4735篇
  2013年   3993篇
  2012年   5260篇
  2011年   6129篇
  2010年   5933篇
  2009年   6783篇
  2008年   7012篇
  2007年   5028篇
  2006年   4558篇
  2005年   4722篇
  2004年   4172篇
  2003年   3992篇
  2002年   3241篇
  2001年   3311篇
  2000年   2755篇
  1999年   1091篇
  1998年   667篇
  1997年   564篇
  1996年   423篇
  1995年   252篇
  1994年   180篇
  1993年   161篇
  1992年   172篇
  1991年   195篇
  1990年   276篇
  1989年   181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71.
声音     
《青岛画报》2015,(1):5
新机场建成后,将与首都机场构成"一市两场"的发展格局,将共同推动北京城市空间经济结构的优化。未来将形成沿北京市南中轴布局的新经济增长带,有望实现北中轴经济带与南中轴经济带的全线贯通,并与长安街沿线形成两轴交相呼应,推动北京呈现出大"十"字形的政治经济发展格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建设北京新机场  相似文献   
72.
当前对立法程序所形成的“法案的提出、法案的审议、法案的表决和法案的公布”四个显性立法程序的基本共识,不能全面解释立法运行过程的真实性。原因在于实践中至少还存在着“立法规划/立法计划、法案的起草、法案的审议、适用解释”四个隐性立法程序。其中的逻辑主线表现为显性立法程序与“组织”相勾连,隐性立法程序与“个人”相勾连。《立法法》条文以“组织”视角所建构的显性立法程序和立法实践以“个人”视角所探寻的隐性立法程序共同构成了立法程序的二元结构。从纯粹立法学问题的解释选择问题着手,所建构的立法程序二元结构,需要在“组织”和“个人”两种视角中循环联动,实现视角的融合,以扩张既有的理论解释力,争取最大限度的接近立法运行过程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73.
74.
《青岛画报》2015,(4):5
近期亚投行的快速扩围,既说明其对推动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价值被认可,也是中国影响力和发展前景被看好的体现。如果说此前亚投行面临的考验是能否吸引更多国家加盟,那么随着参与者日益增多,它要应对的挑战也变了。如何在规范和效率间取得平衡是亚投行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规则和治理模式可能不合国际规范,一直是一些发达经济体对亚投行持保留态度的理由。尽管中国官方多次强  相似文献   
75.
76.
77.
政府是污染减排的重要主体,了解其行为对污染减排的作用对提升污染减排效果及实现中国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造性地将政府减排目标纳入研究框架,构建面板门槛模型,从工业污染排放总量的角度分析政府减排目标、产业结构、经济规模等因素对地方污染减排的影响,并用工业污染物强度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政府减排目标对污染减排的作用存在阶段性不同:经济发展初级阶段,政府减排目标对污染排放总量的作用方向为正;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作用方向为负; 两者之间存在适应性调整阶段,作用方向具有不确定性,但总体由正向作用向负向作用转变。产业结构对工业污染排放总量的作用方向因污染物种类而异,经济规模对工业污染排放总量作用方向为正。  相似文献   
78.
我国对反腐败的态度仍然是坚决而明确的,在腐败犯罪的刑罚处罚上也在不断进行刑事规范的调整。我国刑法受贿罪经历了多次立法修订,《刑法修正案(九)》对受贿罪的入罪门槛与刑罚档次有较大幅度的修订,“数额+情节”的刑罚模式得以正式确立。我国受贿罪的刑罚修订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刑罚理性化与刑罚均衡化的现实价值,但是,受贿罪与贪污罪共用同一法定刑的格局应有所改变,单纯调整刑罚而不触动规范构成有其现实不足,受贿罪的终身监禁刑存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多元困境,应进一步积极推进反腐败追赃追逃的国际司法协助,改善我国法治化反腐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