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6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受宋代史学界编年史书与文人年谱编纂之风大盛的影响,任渊在《山谷诗集注》中将黄庭坚的年谱列于诗注正文之前。任渊所作黄庭坚年谱,除遵循传统,将黄庭坚的生平事迹系入各年的条目之下之外,还创造性地把作品年代可考者,则依次列于各年事迹之后,将诗歌编年与年谱融合在一起,更有利于从“知人论世”的角度理解黄诗。受其影响,其后宋代诗注纷纷采取类似做法。黄庭坚裔孙黄 所作的《山谷年谱》,也从任谱中吸收了合理成果,并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2.
《古风》(一作悯农)二首是中唐新乐府诗人李绅早期的重要作品,对于研究李绅的创作以及后来与元白发起的新乐府运动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于其编年,研究者看法不同,如卞孝萱先生发表在《安徽史学》1960年第3期的《李绅年谱》把它编在贞元十八年,而卢燕平《李绅集校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则编在贞元十七年。那么  相似文献   
23.
许衡的《编年歌括》以歌谣的形式铺叙历史,是诗、史联姻的结晶,体现了作者的历史观念。组诗的艺术特色主要反映在整体编排,时间意识,概括简约,历史真实性和客观性、历史意识与审美意识的统一以及语言的通俗化、精炼化、形象化和音乐性、节奏性等方面,具有文史兼备的特点,是前代咏史诗传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24.
姚名达先生的《中国目录学史》自问世以来,在学术界一直享有盛誉。有的学者称赞“这本书搜罗之博,体例之善,考订之精,称国内目录学界的代表作。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目录学史方面的论文专著不下二三十种,无出其右者。”  相似文献   
25.
关于<玉台新咏>的编者,章培恒先生认为是陈后主妃子张丽华"撰录"、徐陵作序.徐陵<玉台新咏序>记载此书收录"往世名篇,当今巧制",但唐人所见原本<玉台新咏>于陈代只收录徐陵一人诗作;如果为张丽华所撰录,理应编于陈后主至德以后,且收入陈代几次影响较大的文会诗作.所以,此书绝不可能为张丽华编纂,当是徐陵编于梁代.<玉台新咏>的编纂与宫体的发展壮大有密切关系.宫体得名之后在梁代的发展当以大同中期为界,此前为宫体与京城各种文风融合期,此后为宫体兴盛期.李康成<玉台后集>和刘肃<大唐新语>记载<玉台新咏>编纂时间在宫体兴盛期.今本题名刘肃著的<大唐新语>虽可能为明人伪作,但其中关于<玉台新咏>编纂时间的记载与李康成说法一致,应接近历史真实.从徐陵仕历来看,<玉台新咏>当编于梁代大同六年至大同十二年.  相似文献   
26.
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俞樟华教授编撰的《王学编年》一书,已于2010年1月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110万字。该书是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的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27.
元遗山金亡后所作20余首诗的具体写作时间,李光廷《广元遗山年谱》和缪钺《元遗山年谱汇纂》或未编年,或编年有误。笔者于从事《元遗山诗集编年校注》的工作中,根据新发见的史料及研读文本所得,对上述两谱中相关内容的阙误作了清理、辨析、补充和订正,并提出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28.
为了考察长安城郊中小型西汉墓葬研究存在的问题,运用学术史阶段分析与洛阳地区汉墓研究比较等方法,认为长安城郊中小型汉墓研究存在6个方面的问题。20世纪初以来,长安城郊中小型西汉墓葬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时至今日,研究题目已涉及到西汉墓葬研究的各个主要领域,区域的分期编年体系也已基本建立,但还存在着对早期早段的中小型西汉墓葬文化面貌认识不清、缺乏其演变规律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与周边及其他地区西汉墓葬关系等相关问题的探讨。这些问题的突破需借鉴一些新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29.
陈其泰 《东岳论丛》2019,40(3):138-144
出土简帛文献所记载的史事可谓琳琅满目,《春秋事语》和《战国纵横家书》记载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史事,《系年》记载史事始于周武王克商,一直写到楚悼王的历史,《编年纪》所载起自秦昭王元年,止于秦始皇三十年。这些在地下沉睡了二千余年的珍贵史料,至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相继重见天日,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确凿的史实。从历史编纂学角度看,《春秋事语》《系年》等显然无比宝贵,将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进行互证,能推进先秦时期史书体裁、体例特点,历史叙事的风格,古代华夏民族重视历史撰述的传统这些领域的研究,并提出诸多新的课题。这就亟待史学史、文献学等学科的学者共同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30.
在学界关于司空图研究已有成果基础上,新增《顷年陪恩地赴甘棠之召感动留题》、《敷溪桥院有感》等12篇诗文编年,辨正了《复安南碑》、《榜下》等七篇诗文编年之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