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97篇
  免费   478篇
  国内免费   106篇
管理学   1179篇
劳动科学   56篇
民族学   401篇
人才学   300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5526篇
理论方法论   754篇
综合类   10468篇
社会学   1182篇
统计学   93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289篇
  2019年   310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300篇
  2016年   366篇
  2015年   610篇
  2014年   1126篇
  2013年   999篇
  2012年   1126篇
  2011年   1336篇
  2010年   1246篇
  2009年   1198篇
  2008年   2162篇
  2007年   1607篇
  2006年   997篇
  2005年   1058篇
  2004年   885篇
  2003年   753篇
  2002年   739篇
  2001年   598篇
  2000年   458篇
  1999年   282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名词性复合词的意义建构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非常复杂的过程。传统语法把这一意义建构过程简单化,认为名词性复合词的意义等于各组成部分名词的意义总和。转换生成语言学家 意义特征理论学家也都提出了各自的理论解释,但都有很大的缺陷。概念合成语言学理论对名词性复合词的意义建构做出了比较完整的理论解释,但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82.
从美学的角度对文学翻译的过程加以剖析,说明:文学翻译,作为一门艺术,离不开译者的审美意识,文学翻译的过程,即是译者对原作审美理解和审美表达的过程。本文以诗歌为例,探讨了再现原作的意境美和形式美的某些美学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3.
84.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心理。民族审美心理世代相继,绵延不断,其恒常性和稳定性十分突出明显。究其决定因素,乃是一个民族生活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独特的物质生产方式,而独特的物质生产方式是最终极的根源;并且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与审美情感方式所使然。  相似文献   
85.
否定词的用法对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一直是个难题。因为在英语中否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灵活多变的。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英语否定词在语言表达中的具体应用。旨在帮助学生更有效 ,灵活地理解和使用。  相似文献   
86.
毛泽东从美学角度,论述了文艺作品的接受者的位置、范围、作用。文艺作品的接受者是工农兵。他们是审美活动中的主人。接受者在审美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没有接受者也就没有文学;文艺作品能否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受者的反应与评判;接受者对文艺作品起着积极的、建设性的反作用,接受者对作家的创作意图进行检验,接受者期待视野发生变化,文艺作品必须不断适应这个变化,并在创作中体现这个变化,接受者影响文艺作品的再生产。创造者有一个情感移向的转变及世界观的改造问题。  相似文献   
87.
胡塞尔认识到了欧洲科学危机的根源——物理学的客观主义及其演变形式实证主义,从而把对哲学的研究转向了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胡塞尔后期现象学方法的根基。胡塞尔后期现象学独特的范式是先验还原的方法。胡塞尔后期现象学方法作为一种综合思辨的哲学方法,为哲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方法论视野,现象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人类赢得了新的思想发展空间,能实现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有机结合,为人类的思想危机提供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8.
周作人、刘半农等人提倡收集整理歌谣的最初目的,主要是民俗学意义上的。而当新诗被普遍认为缺乏必要的美学质素,写作者们四处寻求解困策略之际,歌谣也就顺理成章地被当作新诗的可能性资源之一。除在理论上把新诗与歌谣的关系作为一个话题加以探讨外,一些写作者也在创作实践中大胆地借鉴歌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此同时,也有人对新诗借鉴歌谣的做法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89.
国内学术界习惯使用的“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美学”说法是值得质疑的。应该把叔本华的美学和他的形而上学及伦理学原则分开来考察,“悲观主义”一词只能用在他的形而上的观点上,而在美学观上,叔本华的“解脱论”根本是“乐观主义”的。叔本华并不主张自杀,他只对自杀作逻辑上推论,并非用在现实经验层面上。“悲观”和“乐观”是个不明确的述语,应该加以限制和说明,用“唯情主义”来指称叔本华的美学也许妥帖些。  相似文献   
90.
周林妹 《理论界》2006,3(8):192-194
高晓声是新时期的著名作家,在作品中,干部、农民成为他农村小说叙事中的两个主要编码。其中对官形象的塑造以及与农民关系的描写,高晓声既不是为了歌功颂德也不是为了树立公仆形象,而是展现农民的心理和精神状态的需要,进行国民劣根性批判的需要,对政治文化进行理性批判的需要。干群关系是高晓声书写农民的一个视角和文化批判的一个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