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78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35篇
人才学   35篇
丛书文集   277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730篇
社会学   11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近现代以来产生的五十余种“美育”这一学科概念界定的搜集、整理、剖析 ,可以将之分为八大类 :美育是德育的辅助手段 ;是美学知识的教育 ;是艺术教育 ;是情感教育 ;是美感教育 ;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教育 ;是“全面育人”的教育 ;是教育的一种境界等。这八类概念界定均从不同视角对“美育”进行了阐释 ,反映了学界对“美育”这一特殊的教育学科本质的认识历程  相似文献   
52.
长期以来,众多学者对孔子的教育思想、伦理思想等研究颇多,对孔子的美育思想却很少涉及.而孔子的美育思想在他的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既有对"成于乐,游于艺"的艺术美感化的重视,又有对"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的自然美陶冶的倡导,更有对"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社会教化美的强调,系统探讨了孔子的美育思想,并深刻揭示了其社会道德教化思想对加强我们中华民族的社会道德建设和塑造民族性格的真切意义.  相似文献   
53.
美育是情感教育,在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看来:“人人都有感情,但并非都有伟大高尚的情感,要培养陶冶伟大高尚的情感,取代卑劣的情感,除了美育,别无他途。而且他把艺术作为对人们进行美育的基本手段,认为美育可以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刻、图画、文学里又找到他们遗失的情感”。法国美学家卢梭说:“有了审美能力,一个人的心灵就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并且最后接受同美的观念相联系的道德观念。”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要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和创造能力,这是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4.
人格完善即人的全面发展 ,是人类个体自身追求的终极目标 ,而没有美育的参与这一目标是无法实现的。本文试图从美育的本质、美育的情感性特征及美育的实施过程来论证美育是实现人格完善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5.
56.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诗教和乐教具有其他教育方式所没有的优越性.在诗乐教化过程中,道德情感在审美情感基础上自觉激发而不显强制性;在诗乐教化结果上,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圆融合一而不至于主体偏枯.并能使主体抵达生命的最高人生境界.孔子的这一诗乐美学思想既可成为反思美善关系的理论资源,又能为当前的审美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7.
美育是培养认识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出把关育和体育、智育、德育并列纳入教育方针之中,还主张“美育从胎教开始”。未来社会需要精神健全、个性丰富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创造性人才,这样的人,不一定是艺术创造者,但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能用崇高的审美境界和人生境界来对待生活,对待未来,能从最平凡的东西发现美,创造关,对生活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以美的感觉面对人生的苦难。美育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58.
在人们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以群众文化为主的艺术活动占据着较大的比重。群众文化或直接、或间接地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让群众的审美意识及审美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为了更好地促进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加强对群众文化美育功能的深入研究,着重思考如何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让人民群众接受更好的美育熏陶,发挥群众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中应有的作用及功效。本文将围绕群众文化的美育功能这个主题展开讨论,发现群众文化独有的优势,深挖群众文化的审美元素,分析群众文化美育功能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9.
美育与德、智、体、劳育具有并列性、渗透性与融汇性的关系,它全方位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审美核心功能。在21世纪全球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大时空背景中,审美文化教育富有划时代意蕴:它能全面培养人的素质与人的品格。  相似文献   
60.
迈入新世纪的德育与美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德育的现状,探讨改进德育的途径──德育美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