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78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35篇
人才学   35篇
丛书文集   277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730篇
社会学   11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生活审美理想,对新时代青年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导向意义。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浪潮的兴起,青年群体的生活审美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对于“美好生活”的审美认知也逐渐从“脸谱化”走向“具象化”。从社会认知角度来讲,新时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社会发展需要与国民审美现状之间的矛盾,需要生活美育的介入。“美好生活”的审美阐释为新时代青年生活美育的出场提供了可能,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基于美好生活视域,从美好生活的主体、美好生活的创造以及美好生活的价值维度,剖析美好生活场域中青年生活美育的在场意义。  相似文献   
62.
契诃夫说:"人的一切:面貌、衣裳、心灵都应该是美的。"美和道德是对双胞胎,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历来美与善都被视为同义。孔子云:"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说明美是善  相似文献   
63.
晁嘉文 《经营管理者》2013,(4X):370-370
美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之中,是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生动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保证,文章论述了高校体育教学中美育的意义,从体育与美育的关系方面展开讨论,探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表达美能力的方法,目的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和富有引导力,从而实现全面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4.
刘菊华 《经营管理者》2013,(5X):369-369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和阵地,艺术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更应加强美育功能,指导学生"美读",准确感知美与"丑",带领学生"入境",指导学生"悟神",创造合作交流的气氛,开启想象之门,轻松而愉悦地步入语文艺术的殿堂。  相似文献   
65.
全文以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觉审美意识和高尚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捕捉美、体验美、发掘美、理解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66.
谈素质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素质教育中 ,美育具有区别于德育、智育、体育的独特功能 ,起着基础和前提的作用。同时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具有一致性 ,它们是相互促进的 ,但美育又是青年学生形成健全完美人格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7.
为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必须将审美教育提到教育工作的议事日程上,以进一步提高人才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68.
美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孩子家庭美育的重要基础。美育不仅能培养孩子的高尚情操 ,而且还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活力 ,促进孩子的智力开发。本文从《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及《美学》的角度 ,对家庭美育的理论、意义、实践功能及具体实施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69.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素质教育新时代对小学美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和协调"、"陶冶性情"的美育思想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校应把审美能力作为培养健全人格、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要想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与思想,就要在小学美育中体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征,遵循审美教育中的形象性、情感性与娱乐性规律;将开阔学生视野,全方位提高儿童对美的感受力与欣赏力,尤其是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作为美育的核心和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70.
同传统教育相对而言,现代化教育应具备全面发展、自主学习、张扬个性和激励创新等新的特质,美育的本质特征及自由自觉、个性化与多样化、重想象与重创造等特征与现代化教育的特质完全一致。因此,教育的现代化必将伴随着一个教育美育化的同步进程。这就要求将美育的方法和原则全方位全过程地贯彻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中去,并提高全体教师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