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在《边城》中 ,沈从文所要表现的“人生形式”是由翠翠这个艺术形象透视的。作者通过翠翠生命自在自为状态在现实生存环境中的种种遭际 ,多层次、多方面地揭示了其透彻心骨的孤独 ,反映了现代文明对理想人生、纯真美好人性的阻滞 ,寄寓着作者的孤独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忧思  相似文献   
12.
《边城》讲述的是翠翠母女的爱情悲剧,它在对传统文化下牧歌生活与人性之美的描述中,指出翠翠母亲的爱情悲剧根源是湘西民族文化与汉家传统儒家文化的矛盾冲突,而翠翠的爱情悲剧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物质文明冲突的结果。她们的悲剧是由不同文化矛盾冲突所致,沈从文在对母女二人命运的描述中,展现了他对中国文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柯云 《老年人》2013,(7):20-21
前不久,作家衣向东在《张家界日报》上发表一篇文章,题目叫《去找翠翠》。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初,沈从文跟我谈起的关于"翠翠"的那段"珍闻"。1982年,我任慈利县文化局文学创作组组长。5月中旬的一天,作家宋梧刚去大湘西  相似文献   
14.
《边城》的翠翠和《熊》中的艾克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孤儿,由老人陪伴长大,他们都有追求,且都没有因为残酷的现实放弃自己的追寻。这种对爱情的追寻和对理想的追寻显示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正>在湘黔渝三省市交界的清水江畔,文学大师沈从文著作《边城》主人公翠翠的故乡,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边城镇,有一个山清水秀的  相似文献   
16.
翠翠是一面观看边城人性的镜子。《边城》中的山水与社会对人物有潜在的巨大影响,但自然山水与社会现实对翠翠与其他人物的影响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探索国民人性的两位大师。鲁迅从"立人"出发,通过阿Q这一艺术典型试图画出沉默国民的魂灵来,关注国人灵魂的负面。而"人性的治疗者"沈从文通过翠翠这一艺术典型,表现一种"理想的人生形式",关注民族魂的正面。阿Q的精神胜利法和"未庄"、翠翠和"湘西",不仅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有原型,还与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意象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18.
正一部《边城》,一世情缘,一段传奇。当沈从文名篇《边城》中那位"眸子清明如水晶,为人天真活泼,如山头黄麂一样"的翠翠与她的爷爷一同驾着一只扶摇于碧波之上、来往于两岸之间的小船,驶过烟雨凤凰森林剧场的舞台时,容纳了2600多名观众的剧场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是3月30日大型民族旅游演艺节目《烟雨凤凰》的首演现场。《烟雨凤凰》取材自《边城》中翠翠与天保、傩送两兄弟的爱情故事。1934年,沈老写就《边城》,80年后的今天,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在沈老的家乡得以用舞台艺术的形式华丽呈现。  相似文献   
19.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创作中影响较大的主要代表作.小说对一种理想化的"人生形态"的构造和对淳朴的湘西民风民情的描写,标志着沈从文的小说创作进入了成熟的境界.作者在谈到这篇小说时说:"我要表现的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怯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可见,<边城>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问世以来,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特别是他在<边城>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翠翠,这一盈盈动人的形象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但翠翠那古朴的爱情故事却蕴涵着无奈的命运感伤,并唱出一曲异化民族风俗下的爱情悲歌.作家在她身上寄予了对理想人生形式的思索,和湘西现实与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